?
“小到假期的答疑平臺,大到名師的課程,老師備課、學生提交作業,現在都可以通過教育資源網絡平臺來完成,‘云’的應用更給教育平臺更大的空間。”市
人大代表、青島二中校長孫先亮認為,有的學校已經開始了互聯網教育資源整合的嘗試,但這種嘗試還是各自為政。他建議青島市能統一建設一個
教育資源交流平臺,所有的學生和老師、家長都可以登錄,在這里找到優質教育資源,解決教育均衡等問題。平臺應該包括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課程,統一的平臺能節省許多建設經費。
學生 QQ課堂里問問題 寒假里,青島二中分校2014級經濟學院的于特浩同學每天會用手機登錄學校的QQ群,學習中不懂的問題用手機拍下來,上傳到相應學科的群里,在線等待的老師馬上就回傳來解題的思路和指導意見。二中分校的“Q知行動”搭建了一個假期里學生和老師交流的QQ課堂。今年寒假,青島二中的“微愛行動”則是分年級通過微信的方式答疑。許多學校的班級QQ群、微信群里,老師們不約而同開起了手機寒假課堂,網絡上的寒假讓學生們離開學校依舊能實時溝通。
教師 一周答疑2000次 二中分校的物理老師張金堂不管去哪里都打開手機3G網絡,“我們每個學科每天都有兩名老師在線值班負責答疑,我有值班日期,不過平時也愿意登錄上去看看,值班老師忙不過來,我就幫幫忙。”張金堂說,即使出門購物,他也習慣性地在空閑時間看一眼手機,看有沒有學生在線等著提問題,看老師們是否都按時在線。二中分校的數學組有15名老師,大家輪流值班一直到晚上10時多,“其實晚上10時以后如果有人提問,我們也會及時回答,放假一個多星期,在線問答的總人數已經達到了2000人次。 ”
計劃 百萬師生網上溝通 2014年青島市出臺的《青島市教育信息化建設三年推進計劃(2014-2016年)》中提出,計劃用三年的時間,逐步為中小學和職業學校約100萬師生開通網絡學習空間。在微信里,青島市的微信課堂時常會更新翻轉課堂的視頻,慕課聯盟平臺上,全國優質高中和大學也不定期上傳教學視頻,“作為興趣拓展一下知識還可以,但沒有系統的講述,我們學校也有一個平臺,是電子書包的,可以網上交作業,觀看老師的一些實驗演示,不過用戶名、密碼都不能和其他學校通用。”市南區一所中學的學生小林說,小學同學有時候互相交流,發現大家用的系統差不多,一些內容是重復的。
建議 設密碼屏蔽游戲 孫先亮提出,青島應該建設一個大平臺,包括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課程,網絡教學資源的共享是個趨勢。對于有的家長對孩子上網后光玩游戲不學習的擔憂,孫先亮表示,互聯網剛發展的時候就有人討論是利是弊,現在大家已經了解了它的先進性,資源網絡傳播是個趨勢,家長的擔心可以通過優化平臺軟件來實現,比如平臺有鑰匙,家長可以設置密碼屏蔽其他游戲軟件。
最大“云”平臺已迎兩萬“客” 在青島,最大的“云”平臺已經有兩萬多的學生和老師在使用。市電化教育館牽頭開發的這個平臺包含了電子書包、智慧教室、同步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課堂等內容。學生、老師、教研員和家長都可以憑賬號登錄,在這個云服務平臺上老師可以發布作業、改作業,學生可以寫作業,家長們則可以監督學生,也可以自我學習。
記者 趙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