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4年9月底
青島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務系統投入使用以來,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手段正在
改變著青島道路上曾經讓管理者難以整治,讓老百姓習以為常的交通亂象——
壓線過路口的,逆向行駛的,闖紅燈的,超速駕駛的,不按道路標識亂轉向的,搶占公交專用道的等等以往見多不怪的交通惡行,得到了全面及時清晰的監控和處理,也在逐漸向正確認識上修正青島司機的交通秩序觀念,向文明守規上改善青島的交通風氣和交通形象。今年冬天,由福州北路與哈爾濱路交匯處的華仁立交橋限速40公里引發的激烈爭論,就成為智能交通系統上線后對交通陋習改變的最真實最具體的例證。
但任何新事物的出現,任何新改變的影響,都會帶來一定的新問題。在交通監控技術大大提升之后,對道路行政管理的倒逼作用,已經開始呈現出來,從而引發了更多的是是非非,比如司機們都熟知的“消分”潛規則。
以往,常見的交通違規情況是無法拍攝清楚甚至是拍攝不到違規司機長相的,但強大的新智能系統卻可以做到這一點,不僅清晰無誤,還覆蓋廣泛,換言之,司機的每一次交通違規幾乎都會被準確的記錄在案。那么,誰開車誰違規誰扣分就既是法律法規要求的,也是監控與執行的客觀條件所允許的,但問題是,替人“消分”的現象依然嚴重。而對消分的嚴肅監管之所以沒有伴隨著智能系統一并到來,原因有很多,可以列舉一二:
首先,還是社會的“法不責眾”思維,既然所有人都在這么做,那么即便這種行為是違規的,也不太會有執法部門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挑頭跟大眾為敵,盡管執法部門這樣做只是為了恪盡職守。可以想見,交警在這個抉擇上的難處,也可以預料,一旦嚴格起來,不能肆意頂替“消分”的廣大車主會把這股不正常的怨氣聚集起來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令交警吃不消。
其次,在現有的違章處理流程下,開罰單交罰款的效率并不高,耗時比較長,并且處理窗口少,周末又不上班,這都導致了交警不愿意再花費更多時間去進行照片與實人的相貌比對,不僅效率會進一步降低,而且可能會引起更多的跟相貌是否一致的具體爭執,額外再耗費時間。
再次,有空子可鉆的地方往往會有灰色交易,“消分”早就形成了一個見不得光卻人人皆知的特殊產業。在黑市上,駕證一分從好幾百到上千元不等,一個開車不規矩的司機很可能為消分而花費數千元,而“消分”帶來的利益,有一些進了消分掮客的腰包,還有一些成了權力尋租的黑錢。交警內部的“消分”蒼蠅會成為阻礙扣分嚴格化的一股暗流。
另外,交警在非營運車輛和營運車輛的“消分”尺度上的不一致,也導致不少青島出租車司機對交警在智能系統上線后依然兩套標準頗有微詞。
但不管怎么說,上述的種種顧慮和不足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某種固有狀態因為外力介入要做出改變時,總會出現一定的抵觸和反復,智能交通系統對青島交通秩序與管理的影響也是如此。當然,希望目前這種狀態只是暫時的,也希望青島廣大司機在嘗慣了“消分”甜頭后能捫心自問:這種類似于毒癮的行為,到底是不是正確,到底是不是有助于交通觀念和駕駛行為從根本上進行改觀?
如果從現在開始,借助智能交通系統帶來的契機,咱們青島的司機能夠真正做到依法守規的正確駕駛,心中時刻牢記安全第一文明第一的紅線,那么那種動輒被扣數十分的情況會大大減少,“消分”的生存空間也會隨之被壓縮甚至消失,青島的交通秩序又豈能不好轉?
換一個健康積極的視角去看待智能交通系統,既是對交警工作的有力輔助,也是對司機文明觀念形成的有益推動。雖然現在的消分管理還不夠嚴格,在路上開野了的部分司機還不適應智能交通系統這個緊箍咒,但只要共同努力,樹立起嚴格執法的理念,樹立起文明駕駛的風氣,交通亂象這個困擾青島已久的城市毒瘤必然會得到很好的清除。
文/孟祥龍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