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陽縣委宣傳部在網上發出征集網友參加民主測評活動的公告。有人質疑會不會另有受罰的污染企業也報名參與
祁陽縣環保局網站上貼出的原領導班子照片。
因為在縣委縣政府組織的民主測評中排名倒數,湖南祁陽縣環保局局長李曉華及其下屬部門負責人鐘偉民、張旭將被免職并調離。作為在環保系統工作多年的老環保人,鐘偉民和張旭都覺得自己很冤,因為在參與投票的代表中有被環保局處罰過的企業主,這讓他們覺得測評結果不公。
但另一方面,兩位環保干部又都承認,由于以往環保部門缺失執法權等問題,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導致百姓對環境治理及環保系統有怨氣;而今年實施的新《環保法》賦予了環保部門一定的執法權,被調離的他們恐怕又沒機會參與其中了。
三名環保干部被罷官職 在環保系統工作了近20年后,祁陽縣環保局環境監察執法大隊隊長鐘偉民和環境污染防治股股長張旭要被迫離開自己所熟悉的工作崗位了。
2014年12月12日,在祁陽縣組織的縣直機關“滿意不滿意”股室民主測評活動中,鐘偉民所在的環境監察執法大隊和張旭所在的環境污染防治股分別排在倒數第三和第四位。
根據測評方案,排名最后5位的,對股室負責人給予免職處理并調離原單位,單位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向縣委、縣政府寫出書面檢討并誡勉談話,同時取消當年評先評優資格,一年內不得提拔重用。最后5名中有2個股室同屬一個單位的,對該單位主要負責人給予免職處理。
這意味著不光鐘偉民和張旭要被調離工作崗位,祁陽縣環保局局長李曉華也會被免職。
“剛知道這個結果時,我還是比較驚訝,因為我問心無愧,民主測評有5個方面:服務態度、辦事效率、工作作風、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無論是工作態度還是作風,我從來沒有卡過什么單位,至于對企業的處罰,我們都依法辦事,所以開始還比較自信,至少不能排在后面。”鐘偉民告訴記者,他是1月6日知道這個結果的。
一同被免職調離的還有祁陽縣環保局局長李曉華。據知情人士透露,他將被調往政務服務中心。記者多次電話短信聯系李曉華,均未獲回應。
此后,湖南省環保系統一位知情人士將此事發在微博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對各部門進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打分、測評,縣環保局位列倒數第三,然后局長被免職、大隊長等被撤職。原來,2014年該局加大了行政執法力度,對近40家企業關停,而這些企業主均為投票人士。”
就這樣,本意是“股長工作干得好不好老百姓說了算”的民主測評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過負責組織企業參與投票的祁陽縣經信委副主任魏翠云卻認為,企業報復環保局并不成立。
“當時我們通知了103家規模以上的企業,但只來了70家,后來從這70家里選擇了40家企業代表。”魏翠云坦承,在選擇企業代表時,的確未考慮企業是否被環保局處罰等情況。
根據祁辦發[2014]56號文件要求,民主測評活動中的企業代表、項目業主、指揮部人員代表、個體工商戶、義工代表由祁陽縣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組織確定。
魏翠云特別提到,這40家企業中,確實有一家曾于2013年年底被環保局處以斷電處罰的企業,但當時一起開具罰單的還有經信委,“而且這家企業也不是因為環境污染被處罰的。”
被罰企業出現在投票現場 不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兩位被免職的環保干部依然認為,“自己很冤枉”。
據了解,整個測評共分兩次,采取集中測評的辦法進行,第一次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項目業主和各項目指揮部人員代表、個體工商戶、義工代表、網民代表進行集中測評,共計400人;第二次組織縣級領導、縣直單位和鎮鄉辦場干部、老干部代表、黨代表進行集中測評,共計156人。
“一些環保不合格企業、環保局關停的企業,的確出現在現場,這個現象肯定是有的,但因為企業代表是和網民代表一塊投票的,所以你不曉得他們是作為企業代表還是網民代表來投票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給我們投票的代表中,有被環保局處罰過的企業代表。至于有多少,這個沒有詳細統計過,也不好說。”張旭告訴記者,企業代表里本身就有一些來自于環保不合格的企業。
2014年,為了迎接新環保法的實施,祁陽縣環保局加大了執法力度,關停了不少企業。
“像一些小的造紙、塑料作坊,因為規模比較小,沒辦法治理,只能走關停這條路。”鐘偉民說。
記者獲得的一份《祁陽縣環境污染隱患大排查工作總結》顯示,截止到2014年12月19日,祁陽縣環保局已對19家企業實施強制斷電停產,申請法院強制執行10起,拆除企業設備16臺套,有力打擊了集聚在黎家坪鎮、文富市鎮的小塑料行業、茅竹滴水造紙行業以及鴻豐化工廠等非法稀土企業的違法生產行為。發現的36處隱患,其中14處當即整改到位,14處取締關閉到位,7處正在停產整改,1處限期整改。
鐘偉民說,他甚至不能排除有小作坊企業主故意以網民代表的名義報名來投票整環保局的可能。
“像一些非法企業組成比較復雜,四五個人開一個公司,你很難界定他是否就是被關停企業的代表。”鐘偉民說,但是我們也沒有證據,因為測評的時候,我們作為被測評單位都不在現場。
群眾對環保系統有怨氣 雖然認為有環保不合格企業參與投票,但鐘偉民和張旭都認為,環保局本身沒有重視這項測評工作,也是導致他們排名倒數的重要原因。
據鐘偉民介紹,在整個測評過程中,縣環保局都沒有重視,“像別的單位一上午局長都在打電話,誰成為網民代表他們都曉得,然后他們就一一打電話問,他們就做了這個工作,我們比較疏忽大意沒有做這個工作。”
張旭還說他們沒有跟來投票的人“搞好關系”。
“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老百姓對環境不太滿意。這幾年縣環保局的環境監管力度加強了很多,收費處罰力度比較大,有些關系也沒處理好。”張旭自己估計,現場參與測評的500多人覆蓋范圍比較寬,跟他所在工作崗位接觸過的比例還是比較小的,“不會超過五分之一”,大部分人還是不了解他們工作的性質,“看到基本的環境比較差,就把這個賬算到我們頭上了。”
此外,鐘偉民認為,整個社會對環保局的了解存在著不少誤區。
“網民代表在打分時,我們祁陽縣正在修路,十多條道路正在進行改造,建筑工地很多揚塵,他們把這個歸結為我們環保局不作為。我們覺得很冤枉,因為建筑揚塵這個是歸建設規劃部門管的。“鐘偉民聽現場一位參與投票的人員說起,“現場一位代表一說這事是環保部門執法不力,其他人緊跟著也對環保部門印象不好,投票自然不占優勢。”
鐘偉民說,在執法過程中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為什么一些企業以前能進行生產,現在不能生產了?鐘偉民會耐心地解釋說,2014年是迎接新《環保法》實施的最關鍵一年,國家的標準越來越嚴厲,所以我們執法上也會越來越嚴格。
“他可能當面會表示理解,但背后肯定還是對你有意見。”鐘偉民自己總結,“我們搞執法,對企業嚴格,得罪了企業;但最后效果不明顯的話,那企業不滿意、群眾不滿意,要是影響了經濟發展領導也不滿意。我們覺得真的不好搞,但歸根到底,還是我們自己工作沒做好。”
去留兩難 在得知測評結果后,鐘偉民和張旭都很不情愿離開環保崗位,為此祁陽縣環保局還多次和永州市環保局、湖南省環保廳匯報,希望能在免去領導職位后仍留在環保系統。
“我是1996年從長沙環保學院畢業后就來到這個單位的,學的是環境工程,干了19年環境工作,對這里還是有感情的。所以這幾天,我一直也和市里省里環保部門交流,免掉我可以,是一種懲罰。但是調離別處的話,專業不對口,是不是對人才使用的一種浪費?”鐘偉民說,湖南省環保廳對我們還是比較同情,“平時我們之間聯系比較緊密,覺得我們還是懂業務,工作還是不錯的。”
但現在看來,按照祁陽縣的規定免職調離已經不可避免。
前幾天,有相熟的朋友給鐘偉民打電話說,你終于可以輕松了,這給了鐘偉民很大的思想轉變,“想想這幾年因為環保執法權限的問題,的確比較累。”
鐘偉民說,企業污染環境的問題的確歸他們管,但法律沒有授予他們強制的手段,“比如一個企業污染環境,我們去了人家不生產,走了人家又生產,老百姓覺得我們是沆瀣一氣,大家會質疑你為什么不直接關掉這個企業呢?實際上是因為我們沒有這個權力。”
最讓鐘偉民崩潰的一次是,為了關停一個有污染情況的非法冶煉廠,環保局下了整改通知書、處罰決定書等,跑了兩三個月都沒有辦成。在這段時間里,這家企業還偷偷摸摸生產了好幾次,但安監部門去檢查,說有安全隱患,沒有安全生產許可證,立刻就給封了。
“一對比,老百姓自然對你失望了,把沒解決的事情怪罪到你頭上。”鐘偉民說,“國家對環保很重視,但以前出臺的措施可行性不強。比如,我們出臺的《環保法》那么厚,條例那么多,我們環保部門卻沒有強制關停企業的權力,無非就是罰罰款。比如污染物超標,罰款1萬到10萬元,這對企業來說根本沒關系。但人家安監局只要憑借一條安全許可證,就可以查封企業。”
好在,201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環保法》規定,環保執法人員在排污企業現場調查取證后,現場下達責令停止排污決定書;再次檢查時,若企業仍未按要求停止排污,責任人將一律移送公安機關進行行政拘留;若構成污染環境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這是鐘偉民作為一個老環保人一直憧憬的執法權,不過現在被調離環保部門的他,已經不能親自去關停那些污染企業了。
記者 李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