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東海中路社區的牟云花今年78歲高齡,自1999年底搬到海情花園1號樓以來,一直是樓里的熱心腸。她不但主動幫助有困難的鄰居,還經常慷慨解囊,為困難地區捐款獻愛心。為此,牟云花的家高票當選為1號樓里的“五好家庭”。1月16日,記者在東海中路社區見到了這位社區熱心人。
為生病鄰居排憂解難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對于和牟云花同住1號樓3層的鄰居們來說,這句話顯得格外真切。
在搬到海情花園之前,牟云花曾經在興隆路街道飯店工作過15年時間,她做得一手好飯,其中以蒸包子最為拿手。每次在家蒸好包子,牟云花總會分給鄰居嘗嘗,而且一送就是6個或者8個,“送人東西,雙數比較吉利!”她說道 。和牟云花同住在3層的潘某生病多年,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連獨自行走都很困難,牟云花長期以來對她關照有加。為了讓潘某放心,牟云花和她約定,如果潘某在家遇到什么困難,只要響一聲電話,就馬上趕到她家中去。哪怕是縫補衣服這種細小的事,牟云花也會盡力去做好。
同層301室的老人也是身體狀況不佳,生病后心情很煩躁。牟云花得知后,主動去她家陪她聊天,為其解悶。301室的老人很喜歡吃牟云花煮的稀飯,于是她時常多做些稀飯,和包子一起送去,而鄰居對她的饋贈贊不絕口,“包子真好吃,真香!”在牟云花的悉心關照下,鄰居老人的心情好了許多。
沒固定收入照樣捐款 自從離開興隆路街道來到海情花園后,牟云花長期沒有固定收入,家里的收入來源基本上靠丈夫和孩子們。不過,每次社區進行愛心捐款活動,她總會積極地響應。“行善積德最樂也”,牟云花常常說道。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不久,海情花園居民自發展開募捐活動。牟云花得知小區募捐活動的消息后,當即捐出了200元錢。而她也時常看電視,關注地震災區的新聞,“現在生活吃喝不愁,四川出這么大的事,我們有義務去幫助他們。”此后凡是社區有募捐活動,捐款現場總會出現牟云花的身影。
2014年云南魯甸地震發生時,牟云花的愛人正生病住院,因此在醫院陪護的她錯過了捐款活動,對此牟云花感到很后悔,“在醫院時顧不上看新聞,等出院回家后,社區的募捐活動已經結束了。”她說道,“要是早知道捐款活動的消息,我肯定會擠時間去的。”
文/圖 記者 賈志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