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設基層
人社服務站下放69項服務項目,上門為失業人員主動提供就業信息、依托信息網絡助力服務提速增效……去年,青島市人社局完善城鄉一體的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機制,使所有城鄉居民均能在“家門口”同等享受人社服務,實現了人社服務的
城鄉一體化。
服務項目下放街道社區 城陽區流亭街道廟頭社區的小肖,近日在街道辦理失業登記時,關注到街道人社服務站設置的求職服務屏幕,崗位信息循環播放,小肖發現里面有幾個比較中意的崗位,詳細信息還可以咨詢街道人社服務人員。
農村居民享受的人社服務越來越便捷,這不只是城陽居民小肖的感受。市人社局規劃與人員計劃處張處長介紹,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本市規劃建設了380余個新型農村社區人社服務站,與已建成的10個區級人社服務中心、129個街道(鎮)級人社服務中心和200余個城市社區人社服務站一起,形成了融就業、社保、人才、勞動關系等職能為一體的三級基層人社服務體系,城鄉居民均可在“一刻鐘”時間內就近、就地接受基層人社服務。
據介紹,不僅基層人社服務站的數量在增加,服務站為居民提供服務的種類上也在健全。去年,本市將居民日常業務需求量大的就業失業登記、參保登記、保險費收繳等4大類69項服務項目(其中約束性服務項目49項 、選擇性服務項目20項)全部下放到街道(鎮),并逐步向社區(村)延伸,其中,53項服務項目均可在就近的人社服務平臺實現“一站式”辦理、“一次性”辦結。“避免了居民辦事來回奔波、多級審核的麻煩,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道)。”張處長表示。
給失業人員上門送崗位 近日,李滄區萬福山莊失業居民小張在虎山路街道金水路北社區勞動協理員于丕風的幫助下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月薪3000余元,還投五險一金。于丕風介紹,幫小張找到工作,完全得益于該區建立起來的失業人員跟進式服務。他說,街道每個月都會給他們社區勞動協理員發放失業人員服務狀態跟蹤卡,他領到小張的信息后,得知小張想做地電腦軟件類的工作,隨后上門給小張推薦工作,小張經過與推薦的企業對接,最后與市北一家信息公司達成協議。
“去年,我們改變以往坐等服務對象上門的服務方式,以基層人社服務平臺為依托延伸服務觸角,主動深入居民家中、樓宇企業內,開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張處長介紹,本市人社部門在準確采集居民就業信息的基礎上,對困難就業群體幫扶到戶,對轄區內的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含隱性失業人員),實施一對一的個體幫扶。
完善“一體化”信息系統 家住市南區江蘇路街道的王先生一直從事餐飲業,近期想轉行學一門本領,1月14日,來街道辦失業手續的他發現街道的人社“一體化”信息系統“非常強大”,在電腦上掃一下身份證,不只能顯示其社保、就業信息,還能查出近期有哪些培訓班,他對系統顯示的一家焊工培訓班很有興趣。
據悉,本市人社系統去年繼續完善“一體化”信息系統,建成了以市信息中心為核心,以基層三級服務平臺為基點,融就業、人才、社會保險、勞動關系等為一體,覆蓋市、區(市)、街道(鎮)、社區(行政村)四級服務平臺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一體化信息系統,形成了“數據聯通共享、業務聯動互訪”的一體化信息網絡。
記者 張同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