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像店內顧客稀少,音像制品中傳統戲劇占了很大比重。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盜版音像制品的屢禁不止,傳統正版音像店的生意越來越差,很多店鋪不得不另覓他途在店里增加了新的業務,還有一些店更是被逼得關了門。但也有些市民卻在抱怨他們想要的碟子很難買到,甚至不惜高價求購。
傳統音像行業艱難維持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原來在長島路上為數眾多的音像店,現在已經僅有幾家依然在營業。在尚在經營的一家音像店里,記者看到門前擺放著一塊“童裝打折”的牌子,在店里,只見童裝所占的面積占據了店面的大半空間,賣各類雜志漫畫的架子被擺放在店鋪的顯眼位置,擺放CD和DVD 的架子被擠在了墻邊。問及這么擺設的原因,店主無奈地說:“現在緊靠賣碟子已經不賺錢了 ,大家都從網絡上下載音樂、視頻,來買碟子的人已經很少了,現在來買的主要是買一些傳統戲劇的,可那些頂多買個幾張經典的就夠了 ,其他的時候沒什么人買。”
在
萊西新華書店里,記者見到在圖書區,書籍區里有不少人正在翻看著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可在角落里的音像制品區里卻空無一人。據這里的工作人員介紹,現在音像制品的銷量不容樂觀,書店里出售的光盤也從主營各式各樣的音樂、影視碟片改為主要出售各種科普類、幼兒卡通類和幼教類碟片為主。據介紹,音像制品這種不景氣的情況從2005年左右開始就已經慢慢開始了 ,隨著MP3、MP5的流行,來購買碟片的人越來越少,現在手機、平板電腦、MP5等更是越來越普及,在網上下載視頻和音樂的人越來越多,傳統音像制品的銷售情況也越來越差。
網絡影音大兵壓境
在網絡音樂、視頻還沒有普及的時候,音像制品的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盜版碟片,現在隨著網絡的普及,基本所有的歌曲,視頻都可以從網絡上直接免費下載下來,這讓傳統音像制品的銷量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走訪中 ,很多“00”后甚至從來沒有買過碟片,“買碟片干嗎?要聽什么歌直接去網上下載下來不就可以了嗎?又方便又省錢,還能想聽什么就下載什么。”一位正在圖書區看書的初中生說道。在之后的采訪中 ,記者了解到,現在不僅是音樂和影視碟片不受青少年青睞,就連教學碟片也受到了網絡的影響,比如隨著教科書一起下發的英文朗讀CD,現在也能在網絡上很方便地下載到。
在一家招牌上寫著可以提供下載服務的電腦器材商店,記者見到一位五六十歲的孫阿姨正拿著一張存儲卡讓店員幫她下載呂劇。“原來聽戲都是要去買碟片,一些主要的唱段碟片我早就聽過好多遍了 ,想聽些新的唱段的時候音像店里卻找不到。現在通過網絡,隨時都可以找到很多我還沒有聽過的唱段。好多名家的名曲都可以直接下載下來,還不用我去音像店慢慢找,現在我的老朋友們差不多都讓孩子給買個插存儲卡的放音機,孩子有空的時候就讓孩子給下載些,孩子沒空的時候就來這個店里花很少的錢就能下載很多好聽的戲,想聽什么了就直接一場戲一場戲地往后翻就行了,真是又省事又便宜。”孫阿姨說道。
談起傳統的碟片,孫阿姨說道:“碟片還不好保存,像我這樣喜歡戲劇的,前些年買的碟子已經放了厚厚的一堆,要想聽什么戲還要一張張地去找,對我這樣眼睛還能看清楚的還好,很多視力不好的連是什么唱段的碟子都看不清,很不方便。”
發燒友對網絡影音不感冒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有很多音樂發燒友,他們對音質的要求更高,相對于從網絡上下載歌曲,他們更青睞碟片,尤其是一些演唱會的現場碟片以及懷舊的中外大碟,甚至有些發燒友對于膠木唱片情有獨鐘,但是這些碟片在一般的音像店里卻很難看到。“只有碟片才能把音樂的細節表達出來,網絡上的歌曲因為文件格式以及技術等原因,總是存在缺憾。”一位發燒友如此評價碟片和網絡音樂。
文/圖 記者 陳俊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