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馬云帥)整潔有序的市容環境、村容村貌,為市民營造了更加美麗的生活環境,這得益于近年來大力推行的城鄉
環衛一體化工作。近日,記者從建設部門采訪獲悉 ,膠西 、膠萊、洋河、里岔、鋪集等5個
垃圾中轉站正式建成啟用,每個日運轉能力150噸,覆蓋周邊30公里以內的村莊。這一舉措使得農村垃圾“進了城”,同時為
膠州市811個行政村聘請了3548名保潔員,確保全市村莊的環境衛生“有人管”。
“現在膠西 、膠萊、洋河、里岔、鋪集等5個垃圾中轉站,已經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了。”近日,記者到建設部門采訪時,工作人員介紹。為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讓廣大農村實現與城市一樣潔凈,讓市民有一個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膠州市投資興建了5處鄉鎮垃圾中轉站,據介紹這些垃圾中轉站每個日運轉能力可達150噸,能夠覆蓋周邊30公里以內的村莊。“運輸時把垃圾壓縮為20多噸重,一車頂現在的兩車。”該部門工作人員說,這樣既降低了運輸成本,也有效地縮減了人力。
在采訪中,該工作人員稱,為真正實現農村垃圾統一收集、統一清運、統一處理,今年膠州市投資在各鎮辦配備道路清掃車、灑水車、生活垃圾清運車共計51輛,以方便各鎮辦清掃轄區的環境衛生。同步還在811個村莊配備1.5萬個垃圾桶,“平均下來基本每15戶就有1個垃圾桶,方便村民傾倒垃圾。”該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村里走幾個胡同就是垃圾桶,可真是方便多了,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到村外的垃圾集中點去倒垃圾了。”村民劉先生說。不僅村里配備了很多垃圾桶,村里的環境衛生也有專人打掃了,每天一大早這些環衛工人就清掃垃圾,一出門就是整潔有序的街道,“看著心里就很舒暢。”
同時,建設部門還根據不同鎮辦與市區的距離,分別采用直收直運和集收轉運相結合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模式,將集中到中轉站的垃圾無償轉運至垃圾處理場。“現在的垃圾運輸車都是新式后裝式壓縮垃圾車,到各鎮辦收齊垃圾之后,全部運送到膠州城區北部的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場,進行了統一處理。”該工作人員表示,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并且還配套擴建了生活垃圾處理廠,使得該廠日處理能力達到500噸、日常生活垃圾100% 無害化處理。做好垃圾集中處理,還要做好垃圾處理管理工作,為此在全膠州市811個村配備保潔員3548人,各鎮辦分別成立了環衛所,形成市、鎮辦、村環衛管理“三位一體”,實現全方位的城鄉環衛管理體系。在采訪時,該工作人員稱,現在的垃圾形成了“鎮村保潔、收集,市級清運、處理”的運行機制,每年投入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清運和處理。同時各鎮辦也投入資金專款用于村莊的日常保潔、生活垃圾向收集點或中轉站的收集清運,確保城鄉環衛一體化推進“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