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辦奧帆賽多虧他
原市奧帆委主席助理陳敬莘講述何振梁的青島情緣 對于其他城市的人來說,何振梁是體育外交家,是中國奧林匹克的推動者,是兩次申奧的陳述人。但是對于青島來講,何振梁是幫助青島名揚世界的“貴人”。得知何老去世的消息之后,記者采訪了原青島市奧帆委主席助理陳敬莘,他在深表遺憾的同時,也講述了何老和青島這座城市的故事……
力挺青島舉辦奧帆賽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何振梁老師和青島舉辦奧帆賽,包括現在奧帆中心的建設,此后賽事的成功舉辦都有著直接關系。”聽說何老去世的消息,陳敬莘一面表示心里很沉重,一面打開了回憶的話匣子。“何老和青島的淵源得從1998年說起,1998年隨著國家申奧的提出,青島市就確定要申辦奧運會的帆船比賽,開始了一系列的申辦準備,但是青島的申奧之路并不是那么順利,我們有個強大的競爭對手——秦皇島。秦皇島也具備舉辦奧帆比賽的條件,而且距離主會場北京更近,當時不少官員推薦把奧帆比賽放在秦皇島舉辦。”陳敬莘接著說,當年10月,國際帆聯主席保爾坎德森應邀來到青島考察,對青島的印象很不錯,臨走之前青島市就委托保爾給奧組委推薦青島舉辦奧帆賽,保爾的推薦信就不偏不倚地遞交到了何振梁手上,何老和青島的緣分也就此開始。
“拿到這封推薦信之后,何老在1999年北京奧組委會議上表明了態度,說服了大家,最終青島在和秦皇島的競爭中勝出,得到了奧帆賽的主辦權。”陳敬莘回憶說。
獻策奧帆基地建設 幫助青島拿到舉辦權之后,陳敬莘特地去北京拜訪了何老,何老也親自來到青島考察奧帆基地的建設情況。“當時的奧帆基地還是紙上談兵,并沒有建成,何老就站在大壩旁邊仔細聽我們講述規劃,他對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綠色奧運中的綠色最感興趣,不僅對于奧帆中心的建設,對于整個浮山灣的規劃他都親自出謀劃策,那時候他已經是70歲的老人了,但整個思路非常清晰。”陳敬莘說,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本來在青島拿到舉辦權之后,其實何老可以不操心后面的一切,可以安心在家養老,但是他中途來了青島好幾次視察工作,一直和青島方面的人說青島得到這次機會,是代表中國形象,所以不能以城市角度來舉辦奧帆賽,一定要用世界角度辦賽。而且奧帆賽堅決不能辦成一次政府行為的工程,要讓老百姓參與進來,讓百姓感受到奧運氣氛一起見證歷史。
“包括運動員接待,奧帆中心規劃設計,國外的先進經驗,何老都事無巨細地幫助著我們,2008年奧運會帆船賽期間快80歲的他又來到現場,這次他很滿意地笑了,我們成功了,這份成功和他是分不開的。”陳敬莘說。
來青島休養不搞特殊 自從和青島結緣之后,何老前前后后來了五六次青島,其中有一次情況不是很樂觀,他由于年事已高積勞成疾,是坐著輪椅來到青島療養的,以他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的名號和對青島的巨大幫助,完全可以向國家提出申請特批來療養,但是清廉的他沒麻煩任何人也沒有驚動任何人,而是悄無聲息地來休養身體。
“因為在整個奧運申辦和籌備期間我和他有幸接觸較多,所以他來休養時候我負責接待他,他沒有去驚動任何人。80歲的老人多少有些心臟血壓之類的問題,雖說是治病休養為主,他還是經常問我奧帆賽籌辦的問題,對于奧運事業,他走到哪里惦記到哪里,這份敬業真的讓人很感動。”陳敬莘回憶說,和何老接觸這么長時間,從來沒有見過他訓斥任何人,聊天講話永遠是和年輕人一樣頭腦清晰,永遠是一副慈祥的模樣。
陳敬莘說,2008年奧帆賽是自己最后一次和何老見面,之后他們就斷了聯系,沒想到再次聽說何老的消息居然是他的辭世。“現在北京在申辦冬奧會,如果他還在,他一定還會沖在申奧最前線,因為這就是何老,他把奧林匹克當作自己的命!”
記者 邢成博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