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劉義杰 12月21日下午,網友“高茜茜茜”發微博稱:“冷水洗身,父母太殘忍了,可憐的娃娃。”微博中,這名網友還上傳了一段視頻。視頻顯示,一名中年男子將看起來年約1歲、沒有穿衣服的男嬰,放在花園的水龍頭下洗澡。 特意查了一下成都氣溫,白天最高氣溫也不過10度。正如網友所言“在如此低的氣溫下給孩子洗澡,是親生的嗎?”當然,網友插科打諢的話,卻也道出了公眾的質疑,那就是為孩子洗澡為何走極端路線呢?
看完新聞后就不難明白了其中原因,原來是中年得子,對孩子特別疼愛,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就讓他自己爬樓梯,還用冷水洗澡”。看到這樣的表述,震驚之余,不免有人聯系到更多的父母是對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溺愛。但兩者都是極端,雙方本質上一樣,并沒有誰比誰更高明。道理很簡單,孩子的培養要遵循人身體和心理成長的規律,急不得也溺愛不得。
嬰兒冷水洗澡是一種教育偷懶 ,“從出生到現在,娃娃從來沒生過病 。”就是表征。實際上,嬰幼兒身體還沒有發育完善,其抵抗力差很正常。時常鬧個感冒發燒也正常,由此家長經常帶孩子看病也就勢在難免。正如老人常說的,小病小災常有,大病大難才不會遇到。生病是人體自然的免疫能力,一定程度上孩子生病也是在增強自身免疫的能力。這一切都是人在成長中必須經歷的自然階段,為何要擔憂呢?用極端的冷水澡來處理這件事情 ,不是太偷懶嗎?為何不能陪孩子一起跌跌撞撞慢慢成長呢?
每個成人都聽說過拔苗助長的寓言故事,都知道拔苗助長、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負效應。但每每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這樣的故事一再上演。極端的如上面的故事,例如前些年的狼爸、虎媽都是對孩子進行拔苗助長式的教育。而這種行為之所以那么多,就在于更多的家長在拔苗助長的時候陷入了無意識。
例如,一些父母大量給孩子服用一些補品,期待孩子健康成長,卻忽視了營養過剩,忽視了很多營養品都是虛假宣傳而已;再比如,過度醫療的問題,孩子生病要科學醫治,但很多家長或者不相信醫生,或者不忍心看孩子受罪,總是敦促醫生用好藥、用抗生素等等。導致的結果是,孩子的耐藥性越來越厲害。
很多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結實、學習優秀,于是乎,更多的父母無視裁判的槍聲,隨意地起跑。但卻忽略了,這種違反規律的行為跌倒后會帶來多么嚴重的后果——孩子不是自己“搶跑教育”的小白鼠,也不是可以進行拔苗試驗的“苗圃”。
(作者系時評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