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大學畢業,王均志便入了醫生這一行。從醫十八年來,王均志最大的牽掛始終是患者,他立足本職崗位,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驕人的成績,深得患者及同行的認可。他認為,醫生的黃金時間沒有幾年,所以他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多為病號出點力。到目前為止 ,王均志完成冠心病介入手術3000余例,并且熟練開展了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 ,為病人減輕痛苦。
立志做德醫雙馨好醫生 2010年3月份,王均志來到
城陽人民醫院擔任心內科主任。從那時起,王均志一直立足本職崗位,刻苦學習醫學理論,潛心鉆研醫療技術,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驕人的成績,深得患者及同行的認可。
由于心內科患者很多需要內科介入治療,它不但需要扎實的基本功、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吃苦耐勞的作風,而且必須具備崇高的醫德和超群的醫術。王均志說,從參加工作第一天起,他就要求自己做一個德醫雙馨的好醫生,工作中虛心向科內老專家學習,以患者為中心,自覺抵制吃請、“紅包”、回扣等不良風氣,始終清正廉潔、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正是如此,王均志贏得了同行和廣大患者及家屬的贊譽。
心臟內科專業的特點是危重患者多,急癥手術多。自從干了心臟內科這一專業,王均志的時間表上就沒有了八小時之內外的區別,按時吃飯、上下班的時候不多,放棄節假日更是常有的事。不管凌晨還是深夜,只要有危急重患者,王均志總是隨叫隨到,多次夜間到醫院進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介入治療和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對所有患者,他白天做完復雜的手術 ,晚上躺在床上總惦記著患者,有時打個電話問一下,有時干脆再到醫院看一看,若無異常,才能睡個安穩覺。
一晚做兩三臺手術很常見 王均志說,一晚上做兩三臺手術都是常事。有一次晚上做完一臺手術 ,他剛進家門,鞋還沒來得及脫,醫院那邊打來電話說有急重患者需要手術,王均志二話沒說立即又從市里趕回了醫院,給患者做完手術后就直接住在醫院,以便觀察患者的情況,第二天照常工作。
“王主任成功搶救了不少生命垂危的患者,期間還多次完成了重大搶救任務。”王均志的同事說道。記者了解到,到目前為止,王均志共完成冠心病介入手術3000余例,并且熟練開展了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 ,這樣患者不用臥床,減少了患者從股動脈治療需臥床24小時的痛苦,并且減少了出血并發癥的發生率,對一些冠脈造影正常的患者,甚至實行一日手術,即從入院到出院只需要一日,這樣極大地節約了患者的時間。
另外還完成射頻消融手術300余例,其中包括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局灶性房顫、房性心動過速等,涉及到射頻消融治療快速心律失常的各個方面,成功率在95%以上,對心律失常的治療及心臟電生理有著較深的理解。熟練掌握臨時起搏器植入術,完成永久起搏器植入術150余例,包括單腔起搏器與雙腔起搏器。成功完成了60余例先天性心臟病Amplatze封堵術。
希望多為病人出點力 雖然工作業務繁忙,但王均志不忘獎掖后學,先后擔任青島大學醫學院《內科學》及《診斷學》的授課老師,擔任青島大學醫學院、濰坊醫學院、中國中醫藥大學、泰安醫學院、濟寧醫學院、天津醫學院等醫學院校的臨床實習及帶教工作,努力在理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多次得到學生的好評,并大膽創新,多次獲得獎勵。
心臟內科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王均志來到城陽人民醫院后,和科室全體醫護人員一起任勞任怨,不分上下班積極戰斗在一線,常常在醫院工作到深夜。“醫生的黃金時間一共才這么幾年,在這些年里要多為病人出點力。”王均志說,從醫近20年來,他一直把病人當成朋友,用心為他們治療。這么多年來,他很少有機會回日照老家看望父母,有時候回去一次也不敢在家過夜,還得抓緊趕回來。手機從來都得帶在身上,只要手機不在身邊,心里就會不踏實,生怕耽誤危重病號的治療。 文/圖 記者 張彤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