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濟南12月12日訊(記者 張頔 通訊員 姜宏 鴻戰星)
融資性擔保公司雖已納入了地方金融機構監管體系,但行業發展過程中仍會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為了充分發揮融資性擔保機構的融資保障功能,近日省金融辦會同發改委、商務廳、工商局、山東銀監局等10部門,起草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全省融資性擔保行業規范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擔保行業做出進一步的規范。
《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市場活力和企業創造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構建融資性擔保行業組織體系、服務體系和監管體系,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規范發展,切實提高融資性擔保行業融資服務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力爭到2015年底前,在全省形成政策性擔保、商業性擔保和互助擔保“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每個設區市至少發展1家資本金10億元以上、每個縣(市、區)至少發展1家資本金3億元以上的融資性擔保機構。
在完善行業監管方面,《意見》提出完善融資性擔保機構現場檢查制度,充分發揮中介組織作用,嚴厲查處
非法集資、非法放貸、受托投資及抽逃資本金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繼續實施融資性擔保機構年度常規性檢查,及時糾正違規行為,增強融資性擔保機構依法合規經營意識。
加大融資性擔保機構客戶保證金監管力度,及時查處變相收取、挪用或占用客戶保證金等違規行為。
根據機構風險狀況進行分類評價。分類監管評級為E級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經整頓仍達不到要求的實施市場退出。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認真做好融資性擔保機構市場退出期間的擔保責任后續處理和風險化解工作,對退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各級監管部門要加強預警分析和評估,防止風險擴散。
據介紹,今年以來,我省擔保機構資本實力不斷增強、行業結構日益合理,截至10月末,全省共有融資性擔保機構472家,注冊資本總額528億元,在保責任余額10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