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新年鐘聲即將敲響,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人們都應停下腳步,回首總結一年走過的歷程。在以變革、調整、發展為主題的2014年,各行各業都經歷了考驗,并開啟了嶄新的跡象,從即日起晚報推出《年終經濟盤點》新聞欄目,梳理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經濟事件,記錄社會變革的力量。也許“不是每一次磨礪都可以改變,不是每一點改變都可以感知。”但我們力求記錄它們彰顯的變革力量。
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4%,環比下降0.2%,這一綜合反映居民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相對數,繼續維持在“1時代”,而且創下5年來新低,但1.4%的上漲幅度并不意味著居民
生活成本的降低。
目前雞蛋價格在每斤5.3元左右,與往年相比,價位仍處于中上水平。
1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雞蛋價格年內難跌
要說今年農副產品市場中耀眼的“明星”,除了叱咤風云的“姜你軍”外,當屬漲勢洶洶的“火箭蛋”。從剛起步的每斤5元多,到8月中下旬沖破6元大關,史上最強“火箭蛋”強勢降臨,一直到9月中秋節前,雞蛋價格始終維持在6元左右。中秋節過后,雞蛋價格逐漸回落到“5時代”,目前市場零售價在5.3元/斤左右,這個價格在歷年中也屬于中等偏上水平。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1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3%,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77個百分點。其中,蛋價上漲16.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4個百分點。
10日,站前農貿市場雞蛋批發零售商趙元彩告訴記者,由于蛋價高企,不少市民每次購買雞蛋的量有所減少,“主要原因在于期待蛋價有所回落”。然而事與愿違,臨近中秋節的雞蛋價格不跌反漲,甚至突破6.2元/斤的歷史極值,最便宜的時候也維持在5.9元/斤。
時至今日,多數前來購買雞蛋的市民對蛋價回落到“4時代”幾乎不抱希望,“該吃的還得吃,總不能因為價格偏高而不買了。”在市民孫先生看來,雞蛋作為生活必需品且沒有替代品,唯一能做的就是減少浪費。
雞蛋批發零售商分析,目前蛋價難以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及2013年禽流感的影響,破產的養雞場很難重操舊業,而受損失的養雞場也在謹慎補苗,導致市場雞蛋供應量明顯減少。同時,玉米等糧食價格也出現了一定的上漲,一定程度上阻止蛋價回落。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11月,糧食價格上漲3.2%,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0個百分點。總體來看,雞蛋批發零售商認為,今年雞蛋價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生姜價格已經回落到每斤4—5元的水平,較前段時間的每斤10余元有了較大幅度的下跌,而且與去年同期相比差別不大。作為一種調味用品,生姜價格的漲跌對居民的生活要相對小一些。
2
一個蘋果3塊多 新鮮水果不便宜
愛吃新鮮水果的市民會發現,今年水果要比往年偏高,尤其蘋果和香蕉更為明顯。9月份,蘋果集中上市,但價格卻在4元/斤之上;而香蕉價格也同樣偏高,每斤甚至高達5元以上。由于供應不足,蘋果的價格依然堅挺,想吃水果的市民看來要多掏錢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1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3%,其中鮮果價格上漲14.0%,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28個百分點。
9月份蘋果香蕉領漲水果市場,時至今日,紅富士蘋果的價格每斤仍在6元左右。站前農貿市場水果店老板張先生介紹,9月份是蘋果集中上市的時候,然而,受氣候等因素影響,蘋果產量偏低,上市的“金帥”青蘋果及個頭偏小的“嘎啦”蘋果占據市場主要份額,價格也多在4元/斤之上,比去年同期上漲一成多。
記者隨機拿了4個紅富士蘋果,電子稱上顯示總價為 12.8元,折合每個3.2元。由于國產香蕉開始大批量供應,其價格從9月份后逐漸下滑,目前,農貿市場的零售價格在 3元/斤。除此之外,由于天氣寒冷,除南方供應的桔子價格平穩外,其余新鮮水果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漲幅。
3
油價有望“九連跌” 終端商品價格卻不變
細數今年以來為數不多的降價商品,汽柴油應該首屈一指。在 11月中旬油價第八次下調后,我市93號、97號汽油及0號柴油分別降至6.61元/升、7.09元/升及6.18元/升,油價基本回落至4年前的水平,對此不少私家車主都拍手稱贊。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一直處于下行通道,油價“八連跌”給私家車主以及物流、交通運輸等油耗大戶帶來不少實惠。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的車型計算,每月為私家車主累計減少178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對于物流企業來說,以載重50噸的卡車為例,重載行駛百公里油耗 40升左右,月跑10000公里,月度油耗成本累計減少了5000元左右。
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本該于 11月 28日打開,卻因突如其來的消費稅“失約”,讓不少等著油價下跌加油的車主著實失望了一把。油價的下調確實讓不少車主得到實惠,但運輸成本的降低并沒有促使終端零售商品價格下調,甚至不降反增。
我市一農產品運輸企業負責人李經理表示,油價的下調對運輸企業來說確實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油價下調并不意味著運輸成本的降低,李經理舉例說,在油價下調前,可能一次長途運輸只能盈利不足千元;油價下調后,盈利或許突破千元,但車輛損耗及人工成本只增不減。
對于企業及私家車主而言,油價是一個彈性機制,油價并非只走下坡路。這也就意味著車輛所運輸的、面向市場流通的終端商品在價格上很難下調。
格居民吐槽:
工作如黃牛,不敢歇不敢病
市民楊女士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臨沂人,在市區金源路做著自己的小買賣,與不少市民一樣,她對CPI這樣的專業術語聽不懂也不太感冒。不過,說起今年的經營狀況及自己的生活,她倒是有話要說。
“今年各行各業好像都不太好干,錢不好掙,愿意花錢的總體上也少。”楊女士與朋友聊天的時候,經常說起各自行業的經營情況,對于自己所做的農副產品生意,她用“差強人意”來描述。經濟不太景氣,各類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也很難有較大幅度提高。
不過,楊女士每個月甚至每天要支出的費用卻并不低。楊女士的丈夫從事農副產品物流配送工作,相對來說工作比較穩定,但需要花大把時間在外跑。為了方便工作,夫妻兩人一合計,便買了一輛面包車,節省時間也能提高效率,數萬元的購車款和持續的油錢也成為楊女士一家不得不承擔的費用,每個月的油錢大約有900元。
汽油賬單并非楊女士一家人的唯一支出。楊女士7歲的兒子在今年9月份剛剛讀小學一年級,雖不用支付學費,但看到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孩子報上各類輔導班和特長班,楊女士綜合權衡下只給兒子報了一個輔導班,每天下午放學后到學屋上課,每月支出500余元。此外,今年1歲半的女兒也是楊女士一家人要細致照顧的對象。“女兒剛斷奶5個月,由于年齡還小,斷奶后就買奶粉喝,女兒對牛奶不感冒,只好換成羊奶粉,一盒奶粉就要128元,10天就能喝完……”打開話匣子的楊女士似乎有些剎不住,細算一下,光是女兒一個月的奶粉錢便接近400元。
說到最后,楊女士說出了一家人目前最大的開支——— 房貸。“3年前買的房子,貸款20年,一個月就要還3000多元。”說到這兒,楊女士不禁嘆了一口氣,自嘲自己和丈夫“挺能掙的”,并表示“幸好現在的物價水平不算高,要不每個月幾乎入不敷出。”
記者簡單為楊女士一家人算了一筆賬,上述費用疊加后,每個月便高達近4800元,這還不包括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消費損耗及養老看病的費用。而像楊女士類似的家庭并不在少數,交談末了,楊女士感嘆自己和丈夫就像耕地的黃牛一般,不敢停歇、也不敢生病,就擔心快節奏的生活鏈條突然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