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韓金惠 珠海平沙鎮一百多名老人因不滿30多年前的企業改制中,身份從國家干部轉換為企業職工,退休后待遇較公務員相差較大,奔走信訪十余年。為了引導這群“信訪戶”走法律途徑,當地鎮政府去年通過一家鎮屬國企墊付了26萬元訴訟費,幫助老人請律師打官司告自己。(12月9日《南方都市報》) “政府花錢請訪民告自己”,這樣的事確實新奇。正如律師所說,“雖然勞動部門和法院最終沒有受理這起復雜的案件,但政府引導信訪戶打官司仍有很大的正面意義,彰顯了政府尊重法治 ,建設法治社會的決心,從這一點而言應該肯定政府的舉動。”仔細想來,平沙鎮政府的做法也實屬無奈。
老人們的身份問題是國企改制的遺留問題,歷史的車輪不能倒退,按照相關政策,不僅鎮政府無能為力,就連法院也無可奈何。而過去,平沙鎮信訪部門已就此多次明確書面答復,珠海市信訪局還于2011年11月24日作出了終結復核意見,“不要再就同一事項重復信訪”。在這種頻繁接訪卻無法化解糾紛的過程中,鎮政府面臨的困境和壓力可想而知。這一次,他們選擇花錢請訪民打官司的初衷就在于,如果法院判決老人應恢復待遇,政府就按判決執行,如果法院判決老人的要求不合理,老人們也可以息訪,以便給自己減輕壓力。
當然,地方政府部門靠花錢請“信訪常客”告自己來解決信訪難題,也不是最優選擇。更何況,由當地鎮屬國有企業承擔訴訟費用,其合理性還有待商榷。
鎮政府正視一百多位白發老人的利益訴求,引導他們將問題置于司法途徑下進行化解和解決,體現了鎮政府對老人們的負責和對法治的尊崇。但遺憾的是,這起復雜的案件最終還是沒被受理,防止“終而不結,無限申訴”再次困擾信訪部門的日常工作,還需要相關部門形成合力,把群眾的合法訴求解決到位,避免政府部門和訪民都為難。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