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間他們是活躍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夜跑者,可同時他們也將邁出的每一步積攢成兩位甚至三位的里程數字,變成
公益基金,幫助生活在身邊的弱者。現在跑步不再只是項單純的體育運動項目,接力完成指定公里數可向山區孩子捐鞋、利用跑步結識“小伙伴”到山區支教、幫助留守兒童……咱們身邊有這樣一批愛做公益的夜跑者們,最近他們剛剛成立了“愛跑團”,除了繼續通過跑步踐行公益之外,還將做起城市的夜間志愿者。 “夜跑路上看到有啥不文明的事,我們就要‘出馬’啦! ”
跑步跑出“公益味” 徐磊健,31歲,今年年初他把島城一些喜歡夜跑的跑者們通過微博、微信等方式組織起來,成立了青島夜跑團,如今這個有300多人的跑步組織也在參加并準備主辦一些公益跑步活動。說起當初開始涉及公益跑,這和徐磊健的生活不無關系。他告訴記者,自己在一家銀行上班,跑步之前經常參加紅十字會或其他組織舉行的公益活動。 “和大家一起夜跑之后,我也在想,怎么能把跑步和公益結合起來。 ”這時國內以各個企業冠名的公益跑步活動漸漸興起,其中就有一個通過里程數換取公益基金的。徐磊健和跑友們商量之后,大家都想報名嘗試。
“那次活動青島總共有10人被選中,其中有4人就是夜跑團的跑友。 ”徐磊健說,這次公益跑需要跑者持續100天,以跑步公里數來換取公益金,以一公里換取十塊錢公益金的標準,5000公里或5000公里以上以5萬元封頂。只要跑者完成,組織企業便會以公里數換算成公益金捐獻給有需要的人。由于需要記錄100天內的跑步里程數,這也要求跑者時時刻刻要做好跑步準備。徐磊健在參加這次活動時正趕上單位出差,他只能隨身帶著自己的跑鞋和跑步記錄儀,只要一有時間就去跑步。在100天的時間里,武漢、成都、蘇州等全國各地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跑步記錄。
發起活動支教山區 前段時間,徐磊健和跑友們又參加了通過跑步給孩子們捐贈棉鞋的活動,這次活動要求跑者跑步5公里,然后像“冰桶挑戰”一樣點名讓其他人再跑5公里,被點名“接棒”的人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5公里公益跑,結束之后提供跑步記錄截圖和自拍,發到指定平臺,然后就可繼續點下一名公益跑者,只要完成5公里就可給孩子們捐一雙棉鞋。賈林桐是夜跑團的成員,他被跑友們點名要求接棒。400米的跑道賈林桐一口氣跑了13圈,當完成5公里之后他覺得自己還能繼續跑,于是又多跑了5公里。 “跑了10公里,給孩子們捐了兩雙棉鞋,挺值。 ”
徐磊健和跑友們也準備將公益活動常態化,“現在每天晚上我們有多條跑步線路,跑友們在跑步時,經常會發現一些不文明現象,如果條件允許就上前制止,如果找不到當事人就會放置我們制作的專用卡片,提醒對方。 ”徐磊健笑著說,“夜跑讓我們都變成了城市的夜間志愿者?!?br>
記者 王婷 實習生 戚杰杰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