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們更喜歡在新建操場上運動。
近日,
城陽區古鎮小學的孫俊峰同學很高興,因為學校的塑膠跑道修好了,跟小伙伴們踢球不會再漫天沙塵了,教室里逐漸都安上多媒體了,學校新來的老師開了新社團,自己很喜歡。這其實是城陽區教育均衡化發展的縮影,2011年來,城陽區新建、改擴建學校27所,每年投入150萬元設立專項資金,對偏遠學校教師每人每月發放350元補貼。今年10月份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國家級評估驗收,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獎牌。
配套新建、改擴建學校27所 “現在的操場真漂亮,我喜歡跟伙伴在上面跳繩、踢毽子。”11月21日,城陽區古鎮小學的趙同學在操場上告訴記者,以前學校的操場是爐渣的,要是碰上大風天氣,漫天沙塵,都會躲得遠遠的,更不用說在上面運動了。“要是下了雨,積水好幾天下不去,也沒辦法。”古鎮小學劉校長介紹,今年從7月份開始,街道投資整修操場,現在學校塑膠跑道直道長100米,彎道300米,同時還整修了圍墻。“現在大部分教室都已經配上了多媒體,設有微機室、語音室 、多媒體教室等10多個專用教室,硬件條件越來越好。”日前,城陽區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國家級評估驗收,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獎牌。
自2011年以來,城陽區新建、改擴建學校27所 。去年全區投入4.7億元,新建學校4所 、改擴建學校7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投1300萬改善區實驗二小、三小、實驗二中等校舍集中供熱工程;投400余萬實施薄弱學校校舍維修改造工程;投資500萬元解決偏遠學校設施設備不足問題;投4300余萬提高全區中小學的圖書、實驗儀器、體育器械、電教設備的配備水平;投入1500余萬用于全區中小學實驗室 、專用教室等教育信息化設施的建設,通過信息化管理應用平臺,建立網絡教研平臺,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全區中小學基本完成了標準化建設任務。
師資專項補貼鼓勵偏遠老師 在硬件配套逐漸完善的同時,古鎮小學的教師隊伍素質也越來越高。“現在的隊伍以青年教師為主,他們的教學思路和方式比較靈活,孩子們更喜歡 。”古鎮小學劉校長稱,老師們的學歷也大都本科以上,有特長的老師開設了豐富社團活動。“我喜歡機器人社團 ,很有意思。”古鎮小學六年級學生孫俊峰稱,自己也喜歡足球社團,現在在新操場上踢球更快樂了。
城陽區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多渠道、多方式培訓,合理配置教師資源。近3年新教師配備數量逐年增加,2013年達247人,實現退補相當;教師學歷層次普遍較高,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基本合理;建立了教師、教育干部定期交流機制。同時,政府對偏遠學校任職的教師、城區名師到街道學校支教給予補貼并在職稱評聘、考核、獎勵、評優樹先方面給予傾斜。近年來,城陽區每年投入150萬元,設立偏遠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偏遠學校教師每人每月發放350元補貼。
機制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基本建立 近年來,城陽區先后出臺《關于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關于印發城陽區普通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均衡教育資源配置機制,促進全區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并制定相關配套措施,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全區共創建青島市現代化學校24所 ,比例占中小學總數的43% ;省級規范化學校比例達74%以上;重視三殘兒童入學工作,建立“以集中教育為骨干、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家庭聯系教育和社區教育為補充”的殘疾兒童教育保障體系,殘疾兒童入學率達100%。針對無入學能力的殘疾兒童,采取送教上門的辦法,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
公用經費撥款標準逐年提高,2013年生均公用經費達到初中915元 、小學715元;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得到較好落實;教師培訓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近三年分別安排撥付資金112.88萬元 、365.63萬元和435.5萬元。記者了解到,今年10月份,在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的督導檢查中也發現了教育均衡化存在的不足,后期全區將在教育經費保障政策落實力度、增加教育投入,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統籌力度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文/記者 焦紅紅 圖/古鎮小學提供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