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新華社昆明11月18日電 水源點不時冒黑煤水,衣服洗不凈,手也洗不白,嚴重威脅村民飲水安全。滇黔交界地區的飲用水源出現“黑色
污染物”,相關三縣市均為產煤地區。污染源究竟在云南還是貴州?相關部門接到污染報告已有兩個多月,答案仍不見分曉。
9月3日,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政府接到報告,該縣柏果鎮飲用水源茨菇河1號泉眼出現黑色污染物 ,近1.5萬居民飲水受影響,隨后環保部門對當地水質進行檢測,發現化學需氧量超標。柏果村19和20兩個村民小組是離被污染點最近的居民點。不少村民反映,今年以來,茨菇河經常出現類似“洗煤水”的黑色污染物。一位葉姓村民說,河水每周有三四天是黑乎乎的。
柏果鎮黨委書記蔣澤鵬說,9月5日啟用的2號水源點水質達標,另外一個水源點正在加緊修建,預計12月實現供水。記者采訪時發現,目前居民飲水基本能保證,但污染源仍未查清。
茨菇河1號地下泉眼地處貴州省盤縣和云南省交界處,上游為云南曲靖市轄區的宣威市和富源縣,三處均為典型的“煤炭大縣(市)”。貴州省環保廳出示的調查報告顯示,取水點上游及下游8公里內無工業污染、煤礦(洗煤廠)。柏果鎮部分村民猜測,污染物可能來自宣威市海岱鎮的煤礦排污或富源縣的嘉河。
六盤水市環保局局長陳松說,被污染地是一處地下涌泉,取水點的污染物可能是走地下暗流過來的 ,但還無法確定污染源就是在云南省境內。而柏果鎮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雖然有個大概地下暗流分布圖,但其流向無法確定,污染源排查難度非常大。另一方面,云南省宣威市和富源縣也對境內相關河流進行了排查,暫未發現異常。
富源縣水務局工程師李智指著地圖向記者介紹,從地表徑流看,茨菇河與富源縣嘉河相隔比較遠,沒有直接聯系。嘉河流經富源縣的后所鎮進入宣威市境內,流經羊場鎮、海岱鎮、田壩鎮等再進入貴州省盤縣境內。富源縣環境監測站站長劉順國說,今年6月到 10月,嘉河水都達到了國家Ⅳ水體標準。而富源縣政府介紹,今年4月23日至今,后所鎮的煤礦處于停產狀態。
宣威市環保局提供的材料稱,經過排查,該市海岱鎮有煤礦礦井8口,采石采砂企業8家 ,均沒有發現異常情況,與柏果鎮水源點距離較近的小白巖煤礦,9月24日夜班停產至今,該礦井有煤礦涌水,涌水清澈。記者采訪了解到 ,相關三縣市排查都很“積極”,但仍然未找到污染源,甚至互相推諉。
因不能跨界執法,盤縣環保局監察大隊曾給富源縣環保局發出協查函,對方回復稱,沒有查出有企業排污的情況,建議盤縣環保部門加大徑流區污染源的排查力度。柏果鎮一名干部表示,污染源遲遲沒有確定,排查難度大是一方面原因,另外,貴州與云南兩省的聯動不及時也是原因之一。
云南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樊堅說,盤縣、富源和宣威三縣市相關部門應該聯合起來,盡快找出污染源,做好善后處理,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亡羊補牢。
新聞背景 十大水系水質一半被污染 全國十大水系水質一半污染;國控重點湖泊水質四成污染;31個大型淡水湖泊水質17個污染;9個重要海灣中,遼東灣、渤海灣和膠州灣水質差,長江口、杭州灣、閩江口和珠江口水質極差……記者近期深入全國多個省市調研了解到,伴隨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受損情況觸目驚心。
紅色警訊 “每天早晨先把水缸、水桶灌滿,洗菜水不敢倒,留著沖廁所。”今年下半年的一段時間,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溫馨家園等多個小區分時段停水,居民劉女士讓兒子特意買幾個桶專門儲水。
曾經的京津冀土肥水美,如今人均水資源僅286立方米,遠低于國際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地下水嚴重超采,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地表水劣V類(喪失使用功能的水)斷面比例達30%以上,受污染的地下水占三分之一。海河,流經京畿,滋養一方。但2013年調查,其主要支流皆重度污染,Ⅲ類以上污染水超過60%。
京津冀如此,全國亦然。《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地表水總體輕度污染,其中黃河、淮河、海河、遼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質污染,全國4778個地下水監測點中,約六成水質較差和極差。
現實是沉重的,全國657個城市中,有300多個屬于聯合國人居署評價標準的“嚴重缺水”和“缺水”城市。趨勢是嚴峻的,水污染已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城市向農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滲透,由陸地向海域發展。“目前,全國年用水總量近6200億立方米,正常年份缺水500多億立方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尖銳。”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副司長陳明說。
世界銀行在一份報告中發出警告:用水需求與有限供給之間差距的擴大,以及大面積污染造成的水質惡化,有可能在中國引發一場嚴重的缺水危機。
短視惡果 “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充滿憂慮地說。
河北滄縣小朱莊村村民朱建勇,看到從地下抽上來的水散發著異味,并呈鐵紅色,驚慌莫名。村里一家養殖場的主人稱,數百只雞因此相繼死亡。監測顯示,村子附近的化工廠不僅向河流排污,還向周邊溝渠傾倒廢渣。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王金南說:“在水環境形勢極其嚴峻的海河流域,各地都在發展鋼鐵、煤炭、化工、建材、電力、造紙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只顧發展,不管環境。”
根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在全國主要江河湖庫劃定的6834個水功能區中,33%化學需氧量或氨氮現狀污染物入河量超過其納污能力,且為其納污能力的四五倍,部分河流(段)甚至高達13倍。
水安全的危急狀況,有沒有人管呢?這又牽扯到“九龍治水”的體制因素。資料顯示,目前長江流域已建水庫4萬多座,已建和在建水電站超過2400座。長江水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上游水庫群涉及多家企業,其調度和管理又涉及水利、電力、交通等多個部門。水庫調度運用大都各自為戰,在遭遇大洪水或干旱時,有時甚至會放大下游洪水或加劇枯水程度。
湖北經濟學院院長呂忠梅用三個“分割”來形容水安全保護立法難以落到實處的原因:一是流域管理上的“條塊分割”,二是區域管理上的“城鄉分割”,三是同一流域水源功能管理上的“部門分割”。
無路可退 “當前打好‘水安全保衛戰’的關鍵環節是節水。”全國節水辦公室原常務副主任吳季松說。統計顯示,目前我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仍為世界先進水平的2至3倍;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2,遠低于0.7至0.8的世界先進水平。
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要加快推行城鎮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開展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構建全國和區域性水權交易平臺。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