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記者劉延珉從首都國際機場出發。
半島都市報11月15日訊 11月15日晚,為了見證科學家對素有白色沙漠之稱的人類最后“凈土”
南極的科考成果,本報特派記者劉延珉到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集結地,與中國赴南極探險科考隊一行6人匯合后,乘坐卡塔爾航空公司QR895航班,奔赴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并再次與來自德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等國的科學家匯合,共同開始為期半個月的南極科學探險之旅。
劉延珉這是第二次奔赴南極擔任隨行科考采訪記者,2012年12月他曾跟隨海昌集團“零距南極”公益活動去過南極,并到達了64°50′S、62°33′W 的位置,這不僅是山東省平面媒體第一次奔赴南極新聞采訪,也是半島都市報特派記者到達的最遠距離(本報曾報道)。“南極不僅是一個充滿想象的地方,還是一個純粹的地方,人世間的功名利祿、恩恩怨怨,到了這里都會是一個終結;那還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即使在極度嚴寒的環境中 ,依然有生命在頑強地生存著。”劉延珉說。
“南極有太多美好的東西,那是另外一個世界。然而,有了人類活動之后,我們不得不開始為南極擔憂。我們去南極探險 ,更多應該是去認識南極 ,了解南極,并且向更多的人去傳播南極知識。”劉延珉說,南極同樣蘊藏著豐富的資源。雖然目前有《南極條約》的制約,但依然令人擔憂。條約只規定南極不屬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土,但對于外海大陸架并沒有相關規定,一旦某些國家的欲望膨脹,就會先從占領南極外海 大陸架開始。所以,國家勢力瓜分、 占領南極的危險依然存在。
據介紹,此次赴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科學家們將分別從地球物理、氣溫氣象、動植物分布等多學科、多角度展開對南極大陸與海洋的探索科學研究。“全球氣候變暖讓南極的冰雪融化,我們在南極探險時曾親眼目睹過冰山融化的轟然塌落。人類對南極動物的獵殺也不容忽視,座頭鯨‘跳水’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這個正在急劇下降的種群,其洄游的路線也讓科學家擔憂。”
“這不是一次單純的探險旅行,而是一次對于自然和生命的體驗與感悟 ,每一個到過南極的人都有責任,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南極傳播給更多的人,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保護這片凈土!”劉延珉說。(本報記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