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日一早,小學生穿上"黃馬甲"體驗環衛工作。
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制造者”,有了辛勤的環衛工人,才有了潔凈的生活環境。10月26日是山東省第十二屆
環衛工人節,25日市環衛處組織108名小學生及家長幫助環衛工人清掃街道,體驗環衛工人的辛苦。隨后大家又來到日照市香店河生活垃圾轉運站和黃山垃圾處理場,進行了參觀學習。
小朋友幫環衛工掃馬路
10月25日早上 7點半,金海岸小學108名學生及家長來到北京路會展中心前,穿上環衛工人的“黃馬甲”,拿著掃帚和簸箕認真的掃馬路。正值秋天,金色的落葉鋪了滿地,小朋友們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爭先恐后的將落葉和生活垃圾一起掃到簸箕里,再倒進垃圾車里。不到半小時,會展中心附近便被孩子們清掃干凈。
記者從市環衛處了解到,目前本市有環衛工人1200多名,主要承擔市區1000多萬平方米的城市道路保潔和日均350多噸的生活垃圾清運任務。而隨著日照市的發展,環衛工人的任務還在不斷加大。工作人員隨后為小學生介紹了幾款先進的環衛設備,并現場進行了演示,多功能護欄清洗車、小型電動掃路機、高壓沖洗車引起了小朋友的陣陣驚嘆。“過去環衛工人只能依靠掃帚、地排車等簡單的工具進行清掃。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環衛工人也用上了掃地車、垃圾壓縮車等現代化機械設備。”市環衛處志愿者王女士說,雖然現在機械越來越發達,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環衛工人每天都要彎上千次腰,走幾十里路,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尊重環衛工人,不亂扔垃圾。
垃圾中轉,需“打包”除臭
打掃完馬路后,工作人員和孩子們一起來到香店河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香河店垃圾轉運處使用的是收集站和農用車收集垃圾,然后通過壓縮站壓縮轉運到處理廠。轉運站內有用來稱重的數字汽車衡、專用的地坑式收集站垃圾收集車、電動垃圾清運車等設備。清運工人將垃圾倒進卸料斗后,工作人員便進行數控操作,卸料斗自動舉升,將垃圾慢慢投放進壓縮箱里,這時自動噴淋除臭系統便會自動打開,進行除臭處理。
“香店河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是目前日照市最先進的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王女士說,香店河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啟用以來,平均壓縮轉運垃圾54噸,最高峰達到72噸。同等工作量,過去一站一車、一車一上山 ,7輛垃圾清運車每天遠距離往返黃山垃圾無害化處理廠30多趟,而今壓縮“打包”后,每天3~4箱便輕松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無害化處理后可發電、養魚
了解了垃圾是如何壓縮轉運后,工作人員帶領小學生來到黃山垃圾處理場。黃山垃圾處理場設計日處理垃圾500噸,填埋總容量586萬立方米,2014年日均處理生活垃圾近600噸,無害化處理率始終保持100%。從外觀上看,黃山垃圾處理場是一個巨大的坑,每天都有無數垃圾來往在垃圾場內。垃圾場內的垃圾填埋采用檢驗— 計量—傾卸—攤鋪—推平—壓實(消殺滅蠅)—日覆蓋—中間覆蓋—雨污分流—終場覆蓋綠化的作業工序,填埋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采用“膜生化處理(兩級反硝化+兩級硝化+超濾)+兩級反滲透”為主的處理技術,處理后的出水經在線監測設備檢測,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二排放標準,具備中水回用條件,可用于場內綠化灌溉、噴灑除塵等。填埋產生的氣體經過收集提純后,利用其含有的甲烷進行內燃發電,變廢為寶,供給場內滲濾液處理使用,實現循環利用、生態環保。
在處理廠內,一些小學生發現一些池內養著魚,非常興奮。而據了解,這些養魚的水便是經過處理的水。“垃圾經過分析處理后,可以養魚、發電等,是真正的變廢為寶。”工作人員說。
文/圖 記者 朱紅葦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