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10月22日訊(記者 羅志強 龐尊利) 河東區九曲街道尤莊子
社區有一家
煉油作坊,使用雞腸、鴨腸等提煉油,散發出來的氣味更是“熏死人”。該作坊白天大門緊閉,晚上才開工,居民懷疑這家作坊生產的油有問題。目前公安、食藥監部門已介入調查。
22日上午,記者來到九曲街道尤莊子社區,在舉報人楊先生的帶領下,沿著村中一條小路向北,很遠就聞到了一種難聞的氣味,走了兩三百米找到了一家煉油作坊,楊先生說難聞的氣味就是從這家煉油作坊傳出來的。
記者圍著這個煉油作坊轉了一圈,緊閉的大門開了一條半米寬的小縫,往里面看去沒有見到任何人,靠近原料車間門前的地上,黑乎乎的一片動物內臟。
楊先生說,這個煉油作坊搬來差不多有兩年了,老板是南方口音,聽說是從別的地方被趕走后搬到這里的。“這個煉油作坊掙多少錢咱不知道,但是這個廠房的租金一年就要10萬多元。”楊先生說。
不僅散發出的難聞氣味居民,煉油作坊生產的成品油脂的去向也不明。楊先生說,他們從來不和村里的人打交道,也不從村里招工。該煉油作坊一般在晚上七八點鐘開工,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居民經常看到運送雞腸、鴨腸和運油的大車來回跑。
當天中午,公安民警接到舉報后趕到現場,企業負責人趙建民不能提供進出貨賬單,被民警帶到派出所調查。截至發稿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腥臭的動物內臟令人作嘔 22日中午12點半左右,當地派出所110民警來到現場,一名50歲左右的婦女打開門,記者隨同民警一起走進這個煉油作坊。“老板呢?”民警問道。“不在,出去了”。
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碩大的四合院,占地約5畝。北側的正房是煉油作坊的原料車間和加工車間;西側是成品油車間,上面四個大字寫著“嚴禁食用”;東側為原料室;南側為辦公區和工人起居室。
整個院子只有這名婦女值守,沒有機器的轟鳴聲和工人繁忙的身影。后來居民告訴記者,他們白天不煉油,生產全在晚上。
記者跟隨民警走進辦公區,辦公桌上落了一層厚厚的灰塵,辦公區西側有4名工人正在熟睡。過了幾分鐘,一位中年男子匆匆走了進來,自稱是這里的老板,名叫趙建民。
這與他提供的營業執照不符,營業執照上面寫著企業名稱為“臨沂市河東區致遠油脂廠”,投資人為張憲明,經營范圍為雞油、鴨油、雞油渣、鴨油渣(僅限飼料用)。
檢查完相關證照,記者又隨民警來到原材料車間。剛進門,一股刺鼻的腥臭味道撲面而來。記者屏住呼吸走進去,看到車間東北側地上堆滿了粘乎乎的東西,記者認為是雞腸、鴨腸之類,走近才看清,這些都是不明動物的腸體和部分動物下角料,上面還有一些動物的皮毛,但不是鴨毛、雞毛。
緊挨著原料車間西側,停放著一臺小型挖掘機,再向西去就是加工車間了。里面漆黑一片,地下散落著電線、漏勺、和裹著厚厚一層油的手套,黑黑的地面油滋滋的,墻上寫著“小心地滑”字樣。
加工車間里,高溫煉油爐、沉淀池、榨油機一應俱全。“原料倒進高溫煉油爐后,高溫加熱將油分離,然后油流到沉淀池沉淀,剩下的油渣經過榨油機壓榨煉出。”趙建民介紹。
走出車間,來到東側成品庫,4個碩大的油罐上面分別寫著雞油脂、鴨油脂等字樣,油罐進油管道與加工車間相接,出油口通過細長的管道通到院子里,方便客戶裝油。
關嚴門窗,氣味還是往屋里鉆 采訪中,不少居民向記者訴苦,他們每天生活在難聞的氣味中,一直有想嘔吐的感覺,很多人出門時不得不戴上口罩。“最痛苦的是每天回到家里,把門窗關嚴實,但是那股難聞的氣味還是往屋里鉆。”居民楊大媽說,很多居民打過投訴電話,但是一直不管用。
由于擔心這種難聞的氣味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危害,楊大媽只能到市區幫兒子帶孩子。“要不是這種難聞的氣味,我就能在自己家里照顧孫子了。”楊大媽說,這種大氣污染太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了,她懷疑自己前幾天身體不舒服就和它有關。
在距離煉油作坊200米以外的一條街道上,幾名居民正站在門口閑聊。“每當刮北風的時候,氣味更大,門窗都關得嚴嚴實實的,還能聞到那股熏人的氣味。”
居民楊先生說,他家門口不遠處有一個小廣場,以前每天晚上有幾十個大人孩子在那里跳舞玩耍,但是現在小廣場上空蕩蕩的,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門。
產品流向不明,暫不能確定違法 經過民警取證,該煉油作坊老板趙建民被河東公安分局桃源路派出所民警帶走,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辦案民警劉宗帥告訴記者,從案發到現在,該煉油作坊負責人始終不能提供進出貨賬單,從而無法確定其提取的油的去向,尚不能斷定是否違法。“如果調查期間,該公司存在證照不全、產品質量不合格、污水排放、氣味太大擾民等問題,我們會將其移交給工商局、環保局、質監局等部門處理。”劉宗帥說,根據初步調查該公司證件齊全,目前正著手調查公司產品的流向。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