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P供圖
今年9月份,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原市委書記楊信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紀檢部門立案調查,這讓齊齊哈爾市百姓又一次想起今年2月份被撤銷全國政協委員資格并“失聯”的女富豪劉迎霞。這一地級市政府要員與“
最美政協委員”到底有著怎樣的利益交集?記者調查發現,楊信在任時,劉迎霞強行收購齊齊哈爾自來水公司案的背后,是地方黨政官員打著改革的幌子,為個別人謀取私利的影子。
十年“水改”敗局一盤 2003年,作為國有控股的帶有公益性質的齊齊哈爾自來水公司,被列入“國退民進”改制企業名單,被劉迎霞執掌的私營企業哈爾濱翔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
2007年,齊齊哈爾市居民飲用的自來水出現嚴重霉味,并發生水質渾濁等現象。當時市民自行調查發現,是自來水公司偷偷進行了自來水管網改造:將采用的地下水水源改為采用地表水,同時還私自改變自來水的消毒過濾技術。
居民和自來水公司職工說,劉迎霞入主齊齊哈爾自來水公司后,很少在供水基礎設施上做工作,只收費不投入。劉迎霞執掌齊齊哈爾自來水公司后,大幅度提高水價。2009年,齊齊哈爾居民飲用水價格達到每噸 4.2元,在新一輪的水價上漲風潮中超過北、上、廣,而成為“全國最高水價”。
2011年,哈爾濱翔鷹集團將自己控股的齊齊哈爾自來水公司股權轉讓給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巧妙地”將這一“爛攤子”轉手他人,劉迎霞“金蟬脫殼”。
權力與資本“攜手” 一次由地方政府主導的水務改革,為何如此慘敗并留下后遺癥?記者調查發現,當年的水改無論從決策上,還是具體操作上,都未嚴格在法治框架下進行,人為干預、以權代法痕跡明顯。
作為改革的見證人,齊齊哈爾市水務局原副局長孔凡榮介紹,2002年齊齊哈爾自來水公司剛剛成功改革完畢,但還不到一年的時間,2003年,市里再次提出改革,這種決策的科學性令人懷疑。
記者得到了一份當年哈爾濱翔鷹集團《關于投資收購齊齊哈爾自來水公司全部國有股權意向的請示》材料。這份材料表明關于此事的部分決策經過:翔鷹集團向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提出收購意向,時任齊齊哈爾市委書記的楊信批示:“抓緊運作,形成方案”。
孔凡榮說,這次水改的招標是人為操縱的,法律成了擺設。“出售方案是我寫的,一共改了8次,直到領導滿意為止。”孔凡榮說,第一方案是向國內外招標,第二方案是向省內外招標,第三方案是省內招標,但怎么改也不符合領導意思,最后干脆改成了“定向招商”,指定由翔鷹集團來買。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