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歲的劉玉華在2008年退休,當年在青島舉辦的奧運會帆船賽給了她做志愿者的機會,這也改變了她退休后的生活。從此,她熱衷于志愿服務,在社區內當起了
義工,在服務他人的同時,自己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滿足。
在劉玉華看來,志愿服務的精神不僅適用于像奧運會這種大型活動,同時也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中。在今年5月份的一天,劉玉華去商場購物后準備回家,在過馬路時,她看見身前一位拄拐小伙鞋帶開了,便打招呼提示對方。不料小伙子是位殘疾的聾啞人,自己沒有能力蹲下系鞋帶,當時兩人處在馬路中央,情急之下,劉玉華單膝跪地給小伙系好了鞋帶。這個舉動讓來往的行人趕到非常驚訝,紛紛投來稱贊的目光。
不過像此類善舉,劉玉華在平日里做得太多了,她經常提醒自己,當一次志愿者容易,堅持做卻不易。劉玉華曾經是市南區紅十字會的成員,去年十一期間,劉玉華準備去逛901商城,剛下公交車,紅十字會的王團長就打來電話求助,原來是幾位大學生在東部醫院搭建志愿者服務亭,搭建了半天也沒弄好。由于天色已晚,為了不讓大學生志愿者們久等,劉玉華立刻轉身攔下一輛出租車返回,并打電話讓丈夫過去幫忙。丈夫帶著工具開車前來,和劉玉華一起把志愿者亭搭好。誰知兩人準備回家時,遇到了一件尷尬事。“他當時把車停靠在路邊,搭亭子那會兒功夫,車窗上被貼了一張罰單。”劉玉華無奈地笑著說。
2010年全國經濟普查期間,身為社區義工的劉玉華在2個多月的時間里,上門統計了社區內 100多家公司 。社區內有家夜總會,白天工作時間大門緊閉,劉玉華多次去都沒有人。第二天,她便在傍晚下班后守在夜總會門口 。當時已經是12月份,天氣非常寒冷,劉玉華穿著羽絨服戴著口罩,在門口從6點半一直等到9點,終于等到夜總會營業。不過里面人員得知劉玉華前來的目的后,就把她晾在一邊,后來甚至把她往外攆。第二天劉玉華執意再去一次,丈夫怕那里不安全,就陪她一起前往。經過5天多次勸導和講解,夜總會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總經理親自同公司會計一起,如實配合劉玉華的調查工作。“對這家夜總會的普查花費了6個夜晚。”劉玉華說 ,“能夠最終完成工作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文/圖 本報見習記者 賈志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