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10月7日訊(記者 景毅) 7日早6時許,耗時9個多小時后,被困嶗山東麓
天茶頂的11人被成功救下。這4個家庭于6日上午8點半從長嶺村登山,天黑時還未找到下山的路,只得報警求助。民警和藍天
救援隊兵分兩路搜尋,終于在當(dāng)晚11點半找到被困人員,并于次日6點成功將其救下山。
6日晚8點30分,嶗山公安青山邊防派出所接到求助電話,稱有11名游客被困嶗山東麓某地,其中有3個10歲左右的孩子,還有3名女士。接警后,民警會同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一起向山上進發(fā)。為了保證搜救效果,救援人員采取兩路“夾擊”的方式,藍天救援隊驅(qū)車上巨峰景區(qū),自上而下展開搜索,民警則自下而上,從長嶺村往山上尋找。
為了鎖定位置,救援人員要求被困人員通過手機定位,并拍攝周圍標(biāo)志性景物。當(dāng)晚11時30分許,救援人員在天茶頂附近找到11名游客,并帶著他們從東線下山,中途與搜救民警會合,7日早6時許,11名游客被成功帶下山,整個搜救過程無人受傷。
據(jù)被困游客稱,他們都是青島本地人,有幾人此前登過這條路線,因這里人少、風(fēng)景優(yōu)美,所以組織了朋友同事共4個家庭前來登山,最后因錯估了時間,又忘了之前的線路,天黑后還沒有找到下山路,最終只得求助。
為救人,救援人員徹夜未眠 說到此次救援,青山邊防派出所民警孔祥震直呼不容易,從接到求助電話到把游客救下山,用了9個多小時,民警和藍天救援隊隊員全都徹夜未眠。
“當(dāng)時一聽有11個人被困,還有3個孩子,我腦子就嗡一聲。”孔祥震說,這次不同于一般驢友被困,這4個普通家庭被困天茶頂附近,海拔985米左右,山路崎嶇坎坷,且求救時間已經(jīng)是晚上8點半,搜救難度很大。
藍天救援隊隊長李延照介紹,他們共組織了14名搜救隊員進山為了保存被困者手機電量,在確定大致方位后,救援人員主要采取燈光加喊話的方式展開搜救,從出發(fā)到發(fā)現(xiàn)被困者用了3個小時,但把11個人帶下山足足用了兩倍的時間。早上6時許,民警將11名游客安全帶到派出所,在補充了水分后,民警安排11人坐早班公交返回市區(qū)。十一假期,他們先后進山6次,救下被困游客20人,多數(shù)是因道路不熟又錯算時間所致。
11人靠在石頭下,苦等救援 隨后,記者聯(lián)系了11人中負(fù)責(zé)此次出行的董先生,他在電話中一再表達對救援人員的感激和愧疚。據(jù)董先生介紹,他此前曾多次來嶗山旅游。
“我之前跟驢友走過嶗山東麓,這條線人少,風(fēng)景很美,一路上都能看到大海。”董先生說,當(dāng)天中午12時許,一行人來到天心池附近,預(yù)計下午兩點左右到達天茶頂,天黑前應(yīng)該安全下山,然而因路不熟,幾個人從天心頂出發(fā)后走錯了方向,幾個小時總是在附近打轉(zhuǎn),最后到了下午3點多才到天茶頂。隨后眾人決定從大河?xùn)|方向下山,走了一段發(fā)現(xiàn)完全走錯了方向。
為了便于救援人員搜救,他們找到天茶頂一處帶標(biāo)志的位置,隨后所有人靠在一塊大石頭下面避風(fēng),等待救援人員前來。獲救后董先生還是有些后怕,他說當(dāng)時如果按照記憶往西走,他們會進入深山,能否獲救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記者 景毅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