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青島市區150公里的
平度明村鎮,與濰坊地區只有一河之隔。金秋十月,這里的村民們正經歷著一個忙碌而甜蜜的豐收季。
收獲 全村出動摸黑摘葡萄 昨天凌晨3時,平度明村鎮小營村已喧鬧起來。村里的主路上,頭戴探照燈、開著三輪車的人們來來往往。村民付秀琴正忙著趕到自家的葡萄園里去摘葡萄。
在付秀琴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村里一片集中的葡萄園,田間小路的兩側已經停了不少農用三輪。付秀琴的老伴董明亮和大兒子已早早到了葡萄園,付秀琴一到,一家人趕緊動手,他們要在天亮前,為高密的商販準備7個木板盒的葡萄。一個木板盒能裝40斤。付秀琴坐在小馬扎上,手一伸就能準確地捏到葡萄串的梗,右手持剪咔嚓一聲,一穗葡萄已經放在地上。為了讓葡萄更"貌美",這里的葡萄都是套袋的,確保沒有農殘和避免碰撞。大兒子跟在后面,將葡萄從袋子里取出來,再小心地放在袋子上。隊伍最后的是董明亮,他負責將葡萄碼放在木板盒里,如果葡萄穗上偶爾有顆壞果,就隨手輕輕剪掉。 "每年9月份,我們都要調整作息時間,晚上7時睡覺,為了就是凌晨一兩點能起得來,大量的活兒都是在夜里完成的。"董明亮告訴記者,高密定的這些葡萄拉走后,早上還會有新的定單下來,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他們還要再來采摘一批。
賣果 三輪車排起"葡萄長龍" 小營村的主路上,有一個小店,這里也是村民們平常賣葡萄的"據點"。早晨6時剛過,村民們開著裝滿葡萄的三輪車,在路邊上井然有序地排起了六七十米的長隊。
記者注意到,車上的每一串葡萄都是"修整"過的,裝板的葡萄沒有壞果,放心的收購商根本不用檢查。由于一天要交易上萬噸葡萄,商販吳仁峰也啟用了新的結算模式——支票,防止出現假錢、找錯錢的情況。交易現場,每位村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自家的貨賣完了,再從貨車上領七八個木板回家繼續裝貨。從淄博、高密、泰安等地前來收購的商販,一邊過秤一邊忙里偷閑地往嘴里塞幾顆葡萄,一起分享著果農們豐收的甜蜜。
優勢 "澤山一號"香飄東北 小營村是遠近聞名的"一品村",憑借著單一品種"澤山一號"打下了一片天地。 "我們這里是丘陵地,無水區,全村一共才有3口井,全年比較干旱。 "小營村村委書記付波告訴記者,1986年由村里的張書記從農科院引進了 "澤山一號",通過5年的摸索,無論是育苗還是施肥,家家都掌握了核心技術。沒有壞葡萄、最高糖分能達到260。既可生食又能釀酒,是小營村葡萄最大的優勢。除了供青島市以及周邊地區的葡萄市場,小營村60%的葡萄還遠銷到了東北三省。
"這里葡萄上市比巨峰晚,但是能持續到10月底,這種葡萄甜度很高還透著一股特殊的清香。 "連續8年來小營村收購葡萄的大戶姜華,主要把葡萄運往東三省。 "剛開始外地人并不認,現在打開了東北市場。"姜華告訴記者,東北人給皮薄、通體呈綠黃色的澤山一號取名為"白玫瑰",在市場上銷售一路飄紅。除了生食,釀酒廠也會集中來小營村采購。"我們的葡萄糖分高,適合釀造干白,過幾天就會有大酒廠來村里收購。 "付波說。
在葡萄交易過程中,記者發現葡萄種植戶大多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他們的子女都在市區打工,只有少數能專門請假回家幫忙收葡萄。村民們的辛勤勞動,一季就可以為這個百余戶的小村換來7000多萬元的毛收入。(記者 于波 馬曉婷)
新聞延伸 平度鮮葡萄10天釀美酒 平度有12萬畝葡萄,其中大澤山種植的4萬畝為生食葡萄,明村鎮種植的以釀酒葡萄為主。據平度農業局統計,每年葡萄的產值可以達到5億元。今年由于天氣干旱,光照時間長,葡萄比往年都要甜。進入9月后,平度各地的村民都進入了葡萄時間,迎來了一年中累并甜蜜的日子。
在小營村的鄰村閆村,這里的村民在忙著收獲釀酒葡萄。和澤山一號不同,葡萄地里的紅寶石植株只有1米,果實也只有藍莓大小。村里的愛迪爾釀酒廠已經提前預定了閆村的300畝釀酒葡萄,村民們只需要把一筐筐葡萄運送到酒廠即可。
酒廠內的大型破碎機已經開始工作了,只需要兩秒的功夫,葡萄梗就和果實分離,葡萄汁也從管道里送進了統一的容器。在破碎工序結束后,葡萄汁將裝桶,經過初發酵、壓榨、后發酵、澄清、蒸餾后,再有10天左右就能品嘗到美味的葡萄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