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海英 國家工商總局明確表示,從10月1日起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的相關備案工作。這意味著,4S店壟斷進口車局面被徹底打破,一直游走在汽車銷售灰色地帶的“平行進口車”(即俗稱的“水貨”車)終于有了合法身份,進口豪車售價有望降低20%。 針對進口汽車銷售壟斷,今年有關部門打了兩張牌:一張牌是有關部門針對國際汽車品牌進行反壟斷調查,并對部分4S店進行處罰。另一張牌是今年8月,工商總局發布《關于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對“水貨”車松綁。同時,上海、北京等地主動對“水貨”車提供方便。
“水貨”車松綁之后,打破了4S店壟斷進口車的局面,進口車價格有望下降,這正是消費者和市場所期待的。但是,只靠工商總局的一紙公告遠遠不夠,還必須修改《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因為該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汽車供應商授權范圍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售后服務、配件供應等活動。”這無疑是在給壟斷者“撐腰”,必須早日刪除。去年底有消息稱,商務部正在進行《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修訂工作,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完成。不過,對“水貨”車全面松綁,除了修訂相關辦法,還需要其他部門和地方政府積極配合。
工商總局松綁之后,“水貨”車在上牌、過戶、保修 、售后等環節仍受限制。比如 ,“水貨”車由于在配置、轉向燈等方面與國內一些交通規則不吻合,造成上牌難。去年,公安部門發布的《關于嚴格進口汽車注冊登記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增加了“水貨”車的上牌難度。而且,“水貨”車過戶也很麻煩。另外,“無保修,無售后”也成為“水貨”車的一大短板。以奔馳、寶馬為例,即便其一度宣布全球聯保,但品牌授權經銷商壟斷著汽車售后資源,“水貨”車享受4S店售后服務,要繳納高昂的“轉正費”。
因此,要想讓更多消費者購買“水貨”車,不僅需要反壟斷部門繼續發力,打破品牌授權經銷商對汽車售后資源的壟斷,以解決“水貨”車“無保修,無售后”等問題,還需要公安等部門為“水貨”車上牌、過戶提供方便,給“水貨”車全面松綁。這不僅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積極作為,也需要地方政府積極作為。
據悉,今年8月發布的《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2014-2015年重點工作安排》提出自貿試驗區內“平行進口汽車”政策試點。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也與中國人保簽訂了《推進汽車三包保險戰略合作協議》,并在此基礎上設立“特色“水貨”車銷售專區”。這樣的舉措有利于打消消費者的一些后顧之憂。但要想讓“水貨”車在國內全面松綁,還需要更多地方開設“平行進口車”銷售專區,并且解決售后三包服務、3C認證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也需要國家有關方面為“水貨”車銷售提供方便。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