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立生
“十一”長假,儼然成了部分國民素質的“試金石”。
近日,北京天壇擁有600年歷史的漢白玉石雕遭游客攀爬踩踏,不少游客向石雕扔錢幣和撫摸雕文以圖“吉利”。向漢白玉石雕扔錢幣以圖“吉利”,應是民俗。如果扔的是紙幣或還無妨,但扔硬幣、攀爬踩踏、隨意撫摸則可能造成文物毀損。此外,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景區的5萬個陶瓷小人大量丟失,被游客拔走,今年初,景區無奈重新修補,僅仿布達拉宮一處微縮景觀就補充了4000多個,但依然有游客“手指頭發癢”。
北京、深圳兩地發生的部分游客不文明行為,所暴露的是這些游客的公德心缺失,而就根本而言,則在于權利意識淡薄。懂得尊重、維護自身權益,和懂得尊重維護他者權益,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權利意識強了,才不至于隨意突破邊界,行為失范,因一己之私欲,去給他者造成權益損害。
對于這部分游客有損文物或藝術品、有失公德的不文明行為,當然應予譴責,但譴責也只是一個方面而已。畢竟,人的素質提升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譴責未必能夠收到一時實效。去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旅游法》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對此,景區當加強監控設施的建設、管理,以便對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進行錄像取證,如果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造成明顯的物品毀損,則果斷索賠、維權。“不文明”有代價,那些“發癢的手腳”自會“收斂”許多。
深圳市錦繡中華民俗村景區5萬個陶瓷小人被游客“順手牽羊”,拔得精光,實在匪夷所思。且不說
游客素質之低下,被毀損的陶瓷小人面廣量大,景區為何沒能做到防微杜漸或亡羊補牢,而是聽任游客一拔再拔?這其實也暴露出景區自身的管理問題。畢竟,人的素質有三六九等是個客觀現實,景區應該提前布局,強化安全
防護措施,對于文物或藝術品,根據具體情況,該加防護欄的加防護欄,該上玻璃罩的上玻璃罩。事先疏于防范,事后一味訴苦游客“素質低下”,又何濟于事呢?
只有從法律和技術的角度入手,才便于遏制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并間接促進這部分游客素質的提升。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