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張蕾,1991年生,在靈山島一戶漁民家庭長大,為了照顧讀高中的妹妹上學,她很早就到青島一家工廠打工。看到島上的鄉親們都陸續開了
漁家樂,倔強的小姑娘辭職回家帶父母一起創業,碼頭拉客、洗碗做飯、拉磚蓋房子。如今,漁家樂步入正軌,爸爸媽媽都變成了老板,再也不用下海,小小漁家樂每周能給家里創收兩三萬元。
起步難,每天去碼頭拉客 第一次見張蕾,她長發披肩的樣子,很漂亮也很溫柔。但是,就是這個看似溫柔的小姑娘卻跟男孩子一樣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2000年參加工作,因為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作太過枯燥,張蕾就想回家帶著爸媽創業——給家里開個漁家樂。“我們靈山島上很多人家都在做漁家樂,但是那時候我們家條件不好,房子小容客量也不大。”張蕾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漁民,也沒有經商的經驗。張蕾作為家里的長女,一直被媽媽當男孩子養著,因此她性格中有著一股男孩子的“闖勁”。有了想法之后,張蕾就回家跟父母商量,父母不同意,但是看她堅持也愿意支持她。最初的客房就是父母的房間改造的。“一開始只能住8個人左右,多了就接待不了。”為了攬客,張蕾跟村里的大人一起,每天都舉著自制的牌子坐船去積米崖碼頭拉客人。
搬磚蓋房子,成立漁家樂 “以前我還暈船,后來多了也不暈船了。”雖然是在自己家開漁家樂,但是床和被子都是新買的,整整一年的時間,雜七雜八的投資費用也不是一個小數,而這一年的費用她都沒有掙回來。最困難的時候,張蕾也是哭著喊著要關門,自己也不想干了,但是每次到最后關頭,她都會說服自己“再試試”。
“客人來島上就是想吃一口新鮮的海鮮,我從小在島上長大,各種海鮮都會做。”張蕾還告訴城市信報記者,自己之所以要親自去服務,主要是對別人做事“不放心”。“客人來游玩就是想玩得高興,我自己出去玩過,知道游客是什么心理。我就想讓來我家住的客人都有回家一樣的感覺。”
要說在靈山島上,像張蕾這樣撐起一個家的姑娘并不多,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因為家里就兩個姑娘,沒有男孩,所以自己必須跟男孩一樣勇敢。“沒有哥哥弟弟,搬磚蓋房子都是我自己來。”為了提高家里的接待能力,就得多建一些房子。張蕾跟爸媽商量之后,借了一筆錢將家里的房子改建成了一個封閉的四合院。留出父母和自己的房間,剩下的都是客房。因為靈山島上建房子必須到陸上運材料,所以成本很高。“當時也就是拼一把,父母也把多年的積蓄投了進來。”
爸媽都成了老板 房子建好之后,張蕾和爸爸商量給自家的漁家樂取了一個名字叫靈山島君樂漁家宴,還在一個開網絡公司的堂哥幫助下建了一個專門的網站。“有了網站就方便多了,我們家的漁家樂可以直接通過網絡接客,再也不需要我自己去碼頭拉客了。”后來,島上的村民看到張蕾家客人總是很多,就找張蕾取經。張蕾就把堂哥的妙招教給別人,還請堂哥幫忙給別的村民也建了網站。“一開始我還四處發帖子,后來有了固定的客源,跟南京、江蘇、河北等地的驢友領隊也建立了聯系,根本不需要我去找客源,他們就找到我了。”
如今,張蕾家的漁家樂每個周的收入都能達到兩三萬元,父母再也不用辛苦出海了,家里雇了一些服務員工作,父母的任務就是采購。“我爸爸現在還負責帶游客出海釣魚玩兒,家里的漁船也派上了用場。”漁家樂運營步入正軌之后,張蕾將家里交給了爸媽,自己則在黃島新區一家茶葉店找了一份工作,現在已經成為店長了。“我爸爸喜歡喝茶,所以我喜歡研究茶葉。以后我還想自己開一家茶葉店。”記者 郭冰 圖由張蕾提供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