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擴
1931年“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自此之后,不屈的反抗在中華大地展開。83年后的這天,省檔案館將連續10天公布
山東抗戰十大戰役的檔案資料。首發為
臨沂保衛戰六件檔案資料,包括張自忠手令、1938年媒體對臨沂保衛戰的報道、戰場照片等,為您呈現戰爭的原貌。
■日軍精銳慘敗于“雜牌軍” 時間退回到1938年,抗日烽火在齊魯大地上燃起,2月,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坂垣第五師團主力坂本支隊及偽軍劉桂堂部約兩萬人,自膠濟線南犯諸城、沂水、莒縣,直撲臨沂。臨沂系魯南重鎮,也是徐州的一個重要屏障。坂垣師團猛攻臨沂,正是為了策應日軍磯谷師團進攻臺兒莊。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調駐扎第三軍團龐炳勛部抵達臨沂阻擊日軍。3月3日,日軍在炮兵、戰車的掩護下,向龐炳勛陣地發動進攻。守軍奮力抵抗,上午擊潰日軍四次沖鋒,擊斃日軍七八百人及劉桂堂大部。
3月11日,日軍飛機輪番對中國軍隊陣地轟炸,傷亡慘重。中國軍隊集中十幾挺機槍,給敵人以猛烈還擊,陣地前沂河中漂浮著不少日軍的尸體。數日反復沖殺,日軍竟不能越雷池一步。
當時,所有人都沒有料到日本最精銳的第五師團主力萬余人,竟然受挫于“雜牌軍”龐炳勛軍團五個團手里。一時中外哄傳,輿論嘩然,彩聲四起。
■爭奪戰,茶葉山幾易其主 坂本支隊在臨沂遭到中國第四十軍的頑強抵抗,師團長坂垣征四郎極為震怒,抽調大量兵力,親自督戰,對臨沂發起了更加凌厲的攻勢。龐炳勛軍團連日苦戰,漸感不支,便向李宗仁急電求援。
李宗仁急令在臨城一帶休整的第五十九軍張自忠部馳援。3月14日凌晨3時,張自忠部從左翼強渡沂河,占領部分東岸,對敵人發動攻擊。日軍措手不及,倉促應戰,結果被張自忠部打得丟盔卸甲,大敗而逃,死傷2000余人。龐炳勛見突襲日軍成功,打開城門殺出,內外夾擊日軍。
龐炳勛、張自忠兩部士氣高昂,浴血奮戰,大敗日軍。日軍援軍趕到后,雙方在茶葉山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張自忠先將師預備隊投入從山南面對日軍側背發起攻擊,支援第三十八師。日軍也迭次增加兵力,戰斗十分慘烈,茶葉山幾易其主。最后關頭,軍總預備隊也被拉了上去。
■“誰能忍耐最后一秒鐘,誰就成功” 張自忠向全軍官兵書寫三條手令,其中講,“我們到最后關頭,敵人亦到最后關頭,看誰能忍耐最后一秒鐘,誰就成功。”“我們困難,敵之困難更大,我苦戰,敵之苦處數倍于我,望率所部撐眼前這一極小之時間,甚盼!甚盼!”
手令極大鼓舞了全軍將士,連傷病員和炊事員也參加了戰斗。茶葉山血戰,經過八天的爭奪,終將日軍擊潰。在這次戰斗中,擊斃日軍第十一聯隊長野裕一郎大佐、牟田九次郎中佐及以下數千人。據日軍俘虜利陸夫供稱,“自作戰以來,全師團傷5000余人,亡3000余人……本大隊傷亡已盡,彈藥經常接濟不上。”
3月18日,臨沂保衛戰告一段落,龐炳勛、張自忠兩部協同作戰,保住了臨沂城。日寇不甘失敗,于3月23日又向龐軍陣地展開反攻,強大兵力攻擊下,龐軍力戰不支,臨沂形勢又趨危急。為保臨沂,解圍龐軍,張自忠部于25日重返臨沂增援。
在臨沂保衛戰中,第四十軍、第五十九軍全體將士浴血戰斗,創造了打死打傷日寇6000余人的光輝戰績。李宗仁在評價這一戰役時說:“臨沂一役最大的收獲,是將坂垣、磯谷兩師團擬在臺兒莊會師的計劃徹底粉碎。造成而后臺兒莊血戰時磯谷師團孤軍深入,為我圍殲的契機。”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