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偉杰 報道
本報
濟南訊 8月29日,濟南市政協就加快推進
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召開議政會。對于濟南市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的目標,不少專家建議從規劃布局、特色打造、注入文化內涵等方面建設具有濟南特色的山、泉、湖、河、城相融的國家森林城市。
據了解,濟南自2010年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規劃用5-8年時間,全市新增有林地面積100萬畝,
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生態建設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標準,建成具有濟南特色的山、泉、湖、河、城與森林相融合的國家森林城市。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完成造林85.5萬畝,新建城市綠地1826.3萬平方米,完成30座破損山體治理,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4%。其中,主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綠地率達到34.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0.3平方米,預計在今年年底主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綠地率達到35%。截至7月中旬,全市完成裸露土地綠化476余萬平方米,占全市裸露土地總量的70%。
“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看重自然度,在荒山綠化、植樹造林中應考慮更接近自然的方式。”山東省林科院森林濕地所所長房用認為,濟南加快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應注重點線面的融合,“泉是點,大的森林公園、濕地是面,如何用線把它們串起來,才能編成一張大的生態網。”
濟南市政協人資環委特邀委員、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所教授孟振農建議,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應體現出濟南的特色,而濕地系統就是濟南的獨特之處。“濟南在打造沿河帶時不能局限于小清河和黃河,而應把南北向的20多條河都聯系起來,形成點線面的系統。”
在保護山體和修復受損山體方面,濟南市水利局水土保持處處長李偉認為,要避免邊保護邊破壞的問題發生,應盡快出臺法規,加大禁止開山采石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