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報評論員 薛易
“不干不凈,吃了沒病,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這是愛吃臭豆腐的人們的口頭禪。可面對“奪命臭豆腐”,最靠譜的還是管好自己的嘴,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如果真想吃的話,就要去選品牌,不要覺得肉疼。一邊吵著要健康、安全、美味,一邊又不管不顧地埋頭大吃,那既是可鄙的矯情,又是對自己和家人不負責。 溫州平陽騰蛟的蘇先生現在對臭豆腐可謂恨之入骨,就在7月,一份臭豆腐差點要了他的命。他整整昏迷了一周才逐漸恢復意識,治療一個月才恢復健康,光治療費就花去近15萬元。醫生猜測,蘇先生食用的臭豆腐可能遭糞水浸泡,雖然經油炸后細菌被破壞,但內毒素依然會殘留,量大可致命。
“不干不凈,吃了沒病,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這是愛吃臭豆腐的人口頭禪。特別是很多女士一邊標榜自己“重口味”,一邊高調當吃貨,認為自己把臭豆腐吃出了風情、吃出了品位。現在請看看蘇先生的遭遇,再聽聽醫生的說法,恐怕不嚇得花容失色,也得吐個七葷八素吧。
生產這種“奪命臭豆腐”的人真可謂喪盡天良。用糞水制作臭豆腐,這樣的傳言我們早就聽說過。此前,媒體也曾報道深圳有黑心商販這樣做過。但從來只是覺得惡心而已,沒想過還能引發如此嚴重的后果。當然,這一次醫生僅僅是推測,但是從醫學上所進行的推斷,也能說明糞水臭豆腐足以致命。生產這種臭豆腐的人真是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底線,用最下三濫的方式來制造食物牟利,真可謂是給社會投毒,應給以最嚴厲的譴責。
不過除了咒罵黑心商販,最重要的還是要管好嘴。臭豆腐是我國一道傳統小吃,以前只是在江南地區,現在早已在全國遍地開花。制作臭豆腐的傳統方法各地區有點差異,但都采用天然植物原料,需要發酵,制作周期較長,很難進行大規模生產。目前,科學手段也無法對各種菌進行分離,進行規模化生產。即便是品牌廠家,產量也是有限的,這也決定了根本不可能滿足人們的欲求無度。而且,因為原料等成本的上升,特別是房租、人力等成本的猛漲,傳統制作的臭豆腐往往價格較高,也難以滿足一些人“物美價廉”的心里期待。
在供求失衡的缺口下,一些黑心商販才開始投機取巧。有的采用糞水浸泡,有的還是用一種名為“臭粉”的不明添加劑,以此制成的臭豆腐。有人采用實驗的形式,專門用糞水和“臭粉”制作出了臭豆腐,將其與傳統手法制作的臭豆腐相對比,發現雖然外觀和味道略有區別,但經過油炸之后,外行的食客還是很難區分出來。這也說明,雖然有種種妙招,教人如何區分好壞臭豆腐,但不是所有食客都有那么敏銳的洞察力,再說事到臨頭哪有那么多真假對比?所以,最靠譜的還是管好自己的嘴,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如果真想吃的話,就要去選品牌,不要覺得肉疼。一邊吵著要健康、安全、美味,一邊又不管不顧地埋頭大吃,那既是可鄙的矯情,又是對自己和家人不負責。
監管部門也應該積極作為,提高自己的監管水平。用糞水和不明添加劑制作臭豆腐,顯然已經違反了《食品安全法》,造成嚴重后果甚至涉嫌犯罪。可是近年來,我們看到執法部門查處黑心臭豆腐的新聞寥寥無幾,是實際存在的問題很少,還是監管部門發現的問題太少?這值得好好反思。另外,對于糞水臭豆腐可能致命這一點,為什么監管部門就沒發現并給公眾警示?可見,還是需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監管水平,不要怕自己被黑心商販惡心到。對于老百姓來說,監管不到位才是真正的惡心,而且會惡心天下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