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口村路兩側擺滿了流動商攤。
膠州外來人口的逐年增加致使流動
攤販也在激增。如何做好對城市流動攤販的管理,成為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近日,膠東綜合執法中隊開始嘗試新的管理辦法——在膠東占道經營問題嚴重的前店口及龍秀山莊村口的道路兩側劃定攤販專營區域,規勸流動攤販進線經營,定點設攤。整個馬路看上去寬敞了很多,來往車輛也可以較順利地通行。
攤點帶來便利也帶來煩惱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流動攤販以外來人口居多,往往是夫妻搭檔一起擺攤。全家生計系于一個流動商攤上。大多數流動攤販的月收入在1500元至4000元之間。擺攤地點多設在文化廣場、超市 、居民區周邊及城市及村鎮交通要道和繁華路段上,一般未辦理相關經營許可證。由于流動商攤不用繳納各種稅及攤位費等,經營成本很低,導致所售商品也往往低于正規市場及大型商場、超市 ,加之流動攤點更加貼近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受到很大一部分市民的青睞而得以存活。
地攤上兜售的貨物雖沒有包裝,但依然吸引了不少路人。“這里賣的東西要比商場里的便宜好多,比如襪子在這10元能買三四雙,商場里一雙就要10多元。”正在地攤上挑選襪子的李女士說。而在花樣繁多的小吃攤前,無論什么時候,都不缺排隊等候的顧客。
便宜的衣物、可口的小吃,雖然方便了一部分市民,卻苦了那些成天拿著掃帚的環衛工人。“一路掃不停,從早上上班掃到下午下班,但是地上仍然總是臟的。這條街是繁華地段,垃圾全都是果皮、包裝袋、餐巾紙等很難打掃。”負責清掃某超市附近區域的姜師傅說,“我們要求不高,只希望這些攤販在賺錢的同時多點社會公德心,自覺維護好環境衛生,減輕我們的工作壓力。”
法與情之間尺度難以把握 “一個流動攤上往往管著好幾張嘴的吃飯問題。他們占道違法經營也是為了生存,我們也很同情他們。但同情心和城市的管理工作又是個矛盾。管,可能斷了一個家庭的生計。不管,就是城市管理問題不能得到妥善解決。”綜合執法中隊隊長周煥錦說,整治流動攤販僅僅靠“潔癖 ”似的管理思路和“封堵”似的管理方式,極易激化執法人員和商販之間的矛盾。
為了解決流動攤點占道經營問題,同時又能給攤販提供合法存在的空間,膠東綜合執法中隊開始嘗試新的管理辦法——嘗試在膠東占道經營問題嚴重的前店口及龍秀山莊村口的道路兩側劃定攤販專營區域,規勸流動攤販進線經營,定點設攤。
記者走訪至前店口發現,目前村路兩側的大多數商販都已經將攤位擺放在劃定區域的線內。整個馬路看上去也寬敞了很多,來往車輛也可以較順利地通行。
據執法人員介紹,在劃定攤販專營區域之前執法中隊已經做了很多前期準備。“我們中隊分頭對這里的商販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讓他們配合管理。動員村干部調動環衛部門清理劃線區域的垃圾,協調有關部門填埋積生活污水的低洼處等等。
“無論現在還是未來我們都將一直本著關注民生、以民為本的執法理念,采用疏堵結合、剛柔并濟的更趨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來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膠州市城管局副局長鄧志持說。
文/圖 本報見習記者 田潁 通訊員 周煥錦 郭曉冬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