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濟南市各大醫院婦產科, 都排滿了做產檢的準媽媽。本報記者 李鋼 攝
本報記者 李鋼
單獨
二孩政策在我省落地已月余,據統計,截至6月底,全省有17852人申請單獨二孩生育證,已審批發放8121人。單獨二孩效應初顯,在各家醫院婦產科,做
孕檢及待產的準媽媽明顯增多。濟南婦幼保健院院長張運利預計,今年他們將比往年多接生數千名孩子。
到產科做孕檢,各個醫院都排隊 “真沒想到單獨二孩的影響這么大,排隊的人真多啊!”這兩天,剛剛懷孕一個多月的秦欣女士來到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做第一次檢查,切身感受到了單獨二孩政策帶來的影響。
和秦女士有一樣感受的準媽媽還有很多。“在各個醫院做檢查都一樣,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懷孕兩個多月的孫女士為了找一家人少的醫院“建檔”,跑過省城多家醫院,“不管是省立、齊魯還是千佛山,排隊的孕產婦都很多。”
在剛剛過去的世界人口日上,濟南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張運利坦稱:“今年的世界人口日,我們最應關注的就是單獨二孩政策可能引發的生育高峰話題。”他預計,這波生育高峰會進一步顯現,持續到今年年底。
張運利估計,今年會有1.5萬名嬰兒在濟南婦幼保健院出生,比往年多數千人。據悉, 往年濟南婦幼保健院的分娩量在1萬左右,最多時在1.3萬左右。
除了“二孩效應”,濟南市中心醫院產科主任田敬霞指出,馬年效應也是嬰兒激增的一個因素,“很多人都想趕在年底前生個馬寶寶。”
二孩開閘月余,八千多人已獲批 自5月30日省人大常委會通過我省計生條例修正案,山東啟動單獨二孩政策已經月余。據前期調查摸底和分析預測情況看,我省約有130萬個家庭符合單獨二孩政策,其中70%左右有生育第二胎的打算。據濟南市相關部門的預測,此次生育政策調整將引發全市的生育高峰,預計2016年迎來峰值,當年出生人口預計達8萬,比正常年份多2萬人。
截至6月底,全省已有17852人申請單獨二孩生育證,其中8121人通過審批并領到生育證。“隨著政策的施行,二孩效應會持續發酵,對婦幼保健的壓力也會逐步顯現。”濟南圣瑪利亞婦產醫院有關負責人說,以濟南為例,各大醫療機構產科擁有2700多張床位,很難滿足8萬左右產婦的需求。
作為一家高端婦產醫院,濟南圣瑪利亞婦產醫院于7月26日正式開診,將為全省的孕產婦提供高層次的醫療服務。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院是按照三級專科醫院標準建設的, 目前開放病房108間,二期建成后將達到300間病房,三期建成后可達到五六百間病房,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科“一床難求”的局面。
40歲以上高齡產婦占2%-5% “除了孕產婦數量增加,高齡孕產婦增多也是單獨二孩政策的影響之一。”在不久前召開的全省婦幼健康工作會上,省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高齡產婦增多給我省的婦幼保健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40歲以上的產婦在增多。”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蔡艷說,據不完全統計, 在該醫院,目前40歲以上的產婦占產婦總數的2%-5%。
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有關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有數據統計,在為單獨二孩做孕前準備的人群中,35歲以上的女性已超過50%,40歲以上女性則在5%左右。“40歲以上生育, 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是30歲以前生育時的兩倍。”近日,在2014中國人口與生殖健康論壇上, 著名生殖醫學專家、山東大學副校長陳子江說。“高齡產婦增加, 這就要求有更好的技術和更貼心的服務。”濟南圣瑪利亞婦產醫院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為孕產婦提供全程管家式高端服務,讓產婦在濟南就能像明星一樣生寶寶。
據介紹,濟南圣瑪利亞婦產醫院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將“母胎醫學”引入濟南,倡導 “十二月懷胎”人文孕育模式,創立“孕前健康介入管理”體系,針對育齡女性孕前、孕中、待產、分娩和產后等過程進行系統的健康管理。據悉,到該院花費萬元左右就可以享受高檔分娩套餐。
提個醒兒
35歲以上懷孕更要做好產前診斷 煙臺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王冬梅表示,采用試管嬰兒技術懷孕費時、費錢,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采用。如果想要二孩,建議懷孕前先做全面體檢,評估一下目前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宜懷孕,還要做優生四項、甲狀腺功能篩查等。
王冬梅提醒,如果年齡超過35歲,妊娠后應做產前診斷,因為年齡越大,生育唐氏兒的比例越高。如果年齡超過35歲,未避孕卻未孕超過一年,應盡早到醫院檢查,明確不孕原因,針對病因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本報記者 宋佳
高齡產婦畸胎率可達8% 據醫學專家介紹,35歲以后懷孕,面臨的風險比適齡婦女要大得多。首先,高齡女性不孕不育率會明顯升高。女性的卵細胞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老化,再加上環境的污染、電磁波的輻射、化學品的影響等,在更年期出現前十年,卵子質量會發生比較迅速的下降。其次,高齡產婦剖宮產概率更大。有些高齡孕婦可能會因為某些高危險妊娠疾病而發生難產現象,影響待產時間,造成產程遲滯。
最后就是胎兒畸形比例提高。一般女性懷孕時,有2%-4%的自然概率會發生胎兒畸形,如果孕婦的年齡大于35歲,胎兒畸形的概率將會提高至8%-15%。(綜合)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