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的話 今年的
藝術考級正在火熱進行,參加考級的孩子也是一年比一年多,除了給孩子從小培養一種藝術技能和愛好之外,不得不說,許多家長考慮得更遠,小升初、中考甚至是高考,參加藝考似乎成為了將來孩子能夠進入一所理想的初中、高中、高校的捷徑之一,藝術考級也成了一項基礎。然而,學習藝術的道路上,孩子失去了玩的時間,家長除了要付出金錢,還要拿出一切可以支配的時間陪學、陪練,著實辛苦。
"休假一周陪孩考級""烈日下陪考一上午,順利拿下單簧管10級"……進入暑假以來,曬美食、曬美景的微信圈里多了另一個主題,"曬考級"。正如家長們的微信圈,每年暑假都是集中考級的時間,學美術的、學器樂的、學聲樂的考生都要輪番登臺展示一下,既要弄明白自己的藝術水平,也要為將來的小升初、初升高的特長生報名拿塊"敲門磚",一年比一年多的考級人數代表了一撥又一撥家長的功利心。
為升學孩子忙考級 青島藝校門前市民張女士坐在車里望著窗外的瓢潑大雨,擔心女兒從教室出來跑到校門口肯定要濕透,"我們進場的時候是跟別人打一把傘進去的。"來自黃島的張女士告訴記者,為了送女兒參加舞蹈考級,早晨6點多就從家里開車出來了,那時候還沒有下雨,走的時候也沒有拿雨傘。
張女士的女兒從4歲就開始學民族舞,但時間投入并不多,最多一周練一次,指導跳舞的老師推薦女兒參加了中央舞蹈學院的考級,已經考到13級了,這次參加省藝術教育委員會的等級考試,完全是因為女兒明年要上初中了。"基本功要求是一樣的,但兩個考試的內容并不一樣。"張女士說,考前找了熟悉考級規則的老師輔導,一周的時間花了2000塊錢。
張女士說,女兒最初學跳舞時,她思想很單純,就是希望通過跳舞鍛煉一下形體和氣質,可隨著孩子進入升學的年齡,她發現女兒身邊的小伙伴都開始忙著考級了,一打聽才知道,不管是小升初、還是初升高藝術特長生都有等級標準的要求,而省藝術教育委員會組織的等級考試是惟一有效的考試。
同樣陪女兒參加舞蹈考試的劉先生初衷跟張女士一樣,不過劉先生的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劉先生女兒超過170厘米的身高在一群考生中顯得很突出。"我們原本也沒打算走特長生這條路,可她的成績進入初中之后很不穩定,初二期末考試成績甚至排到了班里的40多名。"劉先生說,擔心女兒的成績一年后考普通高中都有難度,后來想起女兒從小學過舞蹈,基礎還不錯,只是沒有拿到省藝術教育委員會的等級證,為了方便上高中,劉先生讓女兒將閑置了兩年多的舞蹈鞋又穿起來,"我們也是病急亂投醫,畢竟這是一條途徑嘛。"劉先生說,高中學校錄取時會給藝術特長生不小的優惠,甚至有的熱點高中要求達到普高線就可以了。
孩子不輕松家長更累 21日上午,市實驗小學4年級的王皓滿頭大汗地抱著長號從教室里出來,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終于考完了。"王皓參加的是長號6級考試,考完后,王皓麻利地把長號拆解開放進盒子里,頭也不回地往教學樓外邊走,對他來說,這個暑假的考級僅僅是個開始。除了學長號外,王皓還學著次中音號、鋼琴和葫蘆絲,接下來他還要參加中國音樂學院組織的次中音號6級考試,中國音協組織的鋼琴8級考試,因為太忙了今年暑假沒有報葫蘆絲。
為了應對各種考級,已經過去20多天的假期,他幾乎沒怎么休息,早晨吃完飯到長號老師家上課,中午在外邊吃飯后,匆匆趕到鋼琴老師家學鋼琴,每天要練八九個小時。不過讓人欣慰的是,王皓告訴記者他挺喜歡這些樂器的。
平安二小的王潤昊也要參加多場考試,在藝術學校考小提琴4級,接下來參加上海音樂學院的葫蘆絲10級考試。開學上4年級的王潤昊告訴記者,假期里他每天練習小提琴和葫蘆絲要花五六個小時,他還要參加英語班、作文班等多個興趣班。"為什么要學小提琴?"王潤昊對記者的這個問題有些迷茫,他回頭問了媽媽同樣的話:"為什么要讓我學小提琴?"媽媽回答他:"等你長大了就知道媽媽的苦心了,即使將來上學沒有幫助,最起碼你也能掌握一技之長,上大學、參加工作都有好處。"王潤昊的媽媽開玩笑說,"退一萬步說,你會拉琴將來找女朋友也有優勢,呵呵。"
"一早送女兒去學舞蹈,準備考級前的沖刺;學完舞蹈再到少年宮上一節長笛課,這個純屬愛好;吃過中午飯送體育館打羽毛球。"市民王女士在自己微信圈里分享一天安排,引起了眾多家長的共鳴,"孩子放假也不輕松,家長更累,幾乎變成了全陪。"
藝術考級人數年年增 2009年2100多人,2010年3300多人,2011年8831人,2012年首次過萬達到11603人,2013年上漲到12886人,今年這個數字再創新高,全市約有1.5萬人報名參加省藝術教育委員會組織的藝術等級考試。
青島家長有從小讓孩子學藝術的傳統,參加考級的學生數量多能夠理解,但報名人數的不斷上漲,甚至是激增則反映出了家長們的小算盤。2011年是我市藝術等級考試人數出現激增的一年,原因是2010年出臺了《青島市教育局普通中學體育藝術特長生特長班招生辦法(試行)》,文件規定,考生無論是小升初,還是參加中考,要想作為特長生報名,必須具有教育部門主辦或參與主辦的等級考試,其他社會考級的等級證書均不被認可。這讓很多以前不參加山東省等級考試的考生加入到了這一考試的行列中,考生和家長大都是沖著特長生資格來的。"將來也不一定走特長生的路,但有證總比沒有好,最起碼可以多一條路。"考生家長陳先生的觀點代表了大部分考生和家長的心思。
小學暑假都在考級比賽 陳雪彤是青島58中的學生,假期里她已經不用參加考級了,她剛剛收到了上海音樂學院圓號專業的錄取通知書。
陳雪彤從小學3年級開始學習次中音號,并利用這一特長進入青島39中藝術班,但在升初中的時候,她的目標高中青島58中不招收次中音號,招收圓號,從初三開始陳雪彤臨時轉行學圓號,盡管兩種號的技巧性東西都一樣,但考試用的曲子、吹奏時的嘴型都是不一樣的,她辛苦練了半年,并成功考取了58中。"那時候一首曲子要吹十遍二十遍,特別是銜接的地方。"陳雪彤說,不了解的人很難體會其中的辛苦,經常會把嘴吹腫了,特別是考級前的沖刺,練習強度更大。路過青島藝校看到正在考級的學生,她有些同情地看著他們。"在我的記憶里,小學的暑假幾乎每年都在考級和比賽中度過的,幾乎沒有假期。"陳雪彤說,偶爾回憶起這段經歷,她就感覺挺委屈的,別的同學暑假回到學校談論的是去哪里旅游了,而自己能說的是考過幾級了,或者是比賽拿到什么名次了。當時她挺反感考級的,一直跟父母抱怨為什么考級和比賽都安排在暑假里,"現在好了,吹了這么多年也真正喜歡了這個專業。"
新聞鏈接
藝術考級成了"唐僧肉" 每年的7月末8月初都是各類樂器考級的集中時間,全國范圍內的藝術等級考試大致有7家,包括山東省藝術教育委員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等,都在青島設考點。"我們也不知道,反正老師讓報哪個就報哪個。"很多考生家長如此回答。記者了解到,日益紅火的藝術等級市場與輔導老師有著很大的關系,每次考級都會收取一定的報名費,其中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組織的考試報名費在45元至95元不等,其他社會考級的報名費大都在100元以上,有的甚至接近200元。各個考級的主辦機構根本沒有精力在全國范圍內組織考試,他們大都會與當地的鋼琴學校、音樂學校以及中介機構合作,這種情況下,報名費就成了"肥肉"一塊。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考試,一些機構便將學生報名費的一部分返給指導老師,這些老師便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參加該機構組織的考試。
"老師會通過考試賺錢,家長則希望通過考試檢驗老師的輔導能力以及學生的水平,這就使得藝術考級蛋糕越來越大。"一名業內人士無奈地表示,這種考級的功利性太強。
專門從事小學生播音主持培訓的青島金話筒藝術團負責人劉建偉認為,家長通過考級的形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檢驗學生水平是個好事,但沒必要為了考級而考級,也沒必要到處考級或者同一個項目參加多個考級,有針對性地選擇級別、選擇真正有用的級別,不要因為考級而給學生增加負擔。"孩子學藝術特長已經很累了,無節制的考級只會增加學生的厭學情緒。"(記者 臧旭平 實習生 姜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