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利權 記者臥底兩個多月發現,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國際知名快餐連鎖店的肉類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的行為。在記者提出質疑后,其工作人員甚至開玩笑回應:“過期也吃不死人”。(本報7月21日A28版報道) 作為世界最為出名的幾大餐飲品牌,肯德基、麥當勞及必勝客等以衛生、方便、高標準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然而最近兩年,隨著麥當勞銷售過期食品、肯德基原料雞“速成門”等丑聞的曝光,部分民眾信賴“洋快餐”的信念已經沒有那么堅定。此次肉類原料過期變質事件再度引發軒然大波,許多網友表示原來承諾“每一口都安心”的肯德基們并不能讓人安心。
事實上,“問題食品”最終出現在消費者的舌尖,預示整個生產、銷售、監管鏈條的失守。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使用過期變質肉料制作食品,于法犯法、于理失信,于情則罔顧消費者生命安全;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快餐企業,對肉類原料過期變質沒有直接責任,卻因為疏于檢查、檢驗,間接上縱容了肉類供應商的為所欲為;至于肩負食品安全監管重任的職能部門,即便此時調查懲處再迅速,都不能掩蓋其之前監管失職的事實。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7月21日作出批示,要求監管部門對此事徹查嚴處、一追到底。領導關注之下真相不難查清,然而需要追問的是,食品加工企業的生產標準不是企業道德,不是國家法律,更不是消費者的生命安全,而是一句輕飄飄的“吃不死人”,如此逾越底線的經營理念該如何矯正?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對使用過期變質原料心安理得、駕輕就熟,難道消費者果真就是百毒不侵、渾身是鐵,以至于食品企業要用“吃不死人”作為安全標準?
食品企業不想著怎么提高產品質量讓顧客滿意,卻想著怎么投機取巧而不會“吃死人”,實在讓人覺得可怕。值得警惕的是,“吃不死人”的經營理念并非這家肉類加工企業獨有,兒童奶粉里面加三聚氰胺,工業鹽假冒食用鹽,地溝油變成食用油,諸如此類的食品安全問題,哪一件沒有“吃不死人”的投機心理?同時行政監管一再落后于輿論監督,說明職能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同樣存在“吃不死人”的誤區,再大的問題只要不鬧出人命,或者沒有被媒體曝光,問題企業的“問題”就藏匿起來無人過問。
記者獲悉這些過期肉類原料被優先安排在中國使用,“優先”兩字說明洋企業并非就是對追逐利益無動于衷的“正人君子”,同時不難看出,法治不彰、履職缺位、監管滯后以及懲戒乏力,或是“誘導”企業放低自身要求、不擇手段追逐利益的環境因素。按照現有食品安全法,只是對超過保質期的產品進行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違法成本過小而利潤巨大,本性逐利的企業如何不會鋌而走險?職能部門顯然需要建立一套標準嚴格、執行高效、懲戒有力的監管機制,矯正洋企業以及本土企業“吃不死人”的經營理念,真正保障民眾舌尖上的安全。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