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城市信報刊登了
膠州灣濕地河套地區
鳥蛋被大量洗劫一事,不少市民表示,看著膠州灣濕地那里環境美觀,原以為
保護得非常好,沒想到卻有不少人偷鳥蛋 ,破壞鳥類繁殖。為什么多次強調宣傳濕地保護 ,卻仍會出現這種現象?
只見莫入牌,不見人來管 初到膠州灣濕地河套地區,猛一看,有水、有綠化、有宣傳警示牌、有半干半濕灘涂地帶……似乎一切都很適合鳥類繁殖 。然而實際上,卻是有大量鳥蛋被洗劫,上千只繁殖期候鳥白忙活一場。
在深入河套地區的道路上,記者看到了不下三個宣傳警示牌,上面都用紅色字體寫著,“鳥類繁殖區,閑人莫入”的字樣。然后這區區警示牌下,數千只鳥蛋被洗劫一空,無異于一種笑話。
為什么在明明有警示牌的情況下,鳥類繁殖仍遭到大量人為破壞?僅僅立一塊牌子,就能夠起到保護作用?有沒有執法人員專職守護?有沒有因為偷鳥蛋等破壞鳥類繁殖,遭到處罰的人?面對上千枚鳥蛋被偷,相應維護人員在什么地方?
在河套地鑫榮達針織附近區域,除了幾處懸掛的警示牌,記者沒有看到一名專業守護人員。據環保志愿者表示,除了志愿者,沒有人來這里守護。
掛牌不等于保護,更重要的是相關部門要加強執法。從實際上來看,警示牌并沒有收到明顯作用,對那些前來偷鳥蛋的人 ,并沒有威懾力。
保護濕地迫在眉睫 據了解,青島市濕地總面積為128753公頃,占青島市國土面積12.08% 。目前在濕地保護開發之間仍存在一些問題。
村民養殖密度過大,養殖品種單一,餌料過度投放,不僅造成濕地水體的污染,而且給濕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此外,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大量化肥農藥的使用、固體廢棄物等,給濕地造成嚴重污染,泊灘地被圍墾,造成濕地面積萎縮。
目前,青島市已制定《青島市膠州灣保護條例》,劃定膠州灣保護控制線,陸域上從東起團島灣頭,沿團島路 、團島一路 、四川路、冠縣路、新疆路、膠濟鐵路、雙積路 、雙元路、河東路、濱河路、膠州灣高速、雙積路、千山路、淮河東路 、江山路、嘉陵江路 、漓江東路,西至鳳凰島腳子石的連線。
濕地不僅可以提供水和食物,更實在防洪、調流 、控制污染、調節氣候等方面祈禱重要作用。青島市濕地鳥類有156種,其中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名錄和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水鳥有21種;濕地猛禽6種;濕地游禽49種;濕地涉禽92種;濕地鳴禽9種。
都以為自己撿個蛋無所謂 看如今青島市濕地保護,儼然卓有成效,在膠州灣濕地,有水、綠化,還吸引了不少候鳥在此繁殖。
若是認為濕地保護做到這一步就可以高枕無憂,那就是大錯特錯。環境改善,吸引了候鳥來繁殖 ,僅是第一步保護,讓鳥能夠快樂繁殖生長,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河套地區由于環境改善,吸引上千只鳥來繁殖棲息。而據了解,每年春 、秋遷經膠州灣濕地的鷺類、鷸類水鳥有數百萬只。越冬雁鴨類數量可達20000余只,越冬鷗類約50000余只。
一個完整的濕地,會有一種美觀的水和水生植物組成的風景,濕地中生活的動物、植物帶給人們一種自然祥和美景。這種美景,讓人賞心悅目。但是更重要的是,讓濕地中動物保留生存的“權力”。偷鳥蛋,鳥類被強行剝奪了在濕地生存的“權力”。相應的,鳥類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在河套地區丟失鳥蛋后,便紛紛離開。濕地水鳥大部分是越冬候鳥,越冬候鳥的遷徙往往是衡量一個地方環境質量的重要標準。失去了鳥類的濕地,還能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嗎?
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來撿鳥蛋的村民都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的,不應該,但是人人都覺得自己撿幾個鳥蛋,對整個環境沒什么影響,保護鳥類繁殖是別人的事情。相關部門仍要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提高公眾濕地保護意識。利用科普講座、制作專題片、環保志愿者等活動,廣泛宣傳保護濕地的重要意義,讓人民了解和認識濕地與人類的關系,使濕地保護成為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形成全社會支持濕地保護事業的良好氛圍。
一個護鳥者的心聲 6月份,一種模糊的感覺引導著張世平,開著那輛用了20年的老車,來到了膠州灣濕地河套地區,原本想象中空中上千只飛鳥飛翔,地上大鳥與幼鳥一起玩耍的情景沒有出現,卻是滿地狼藉、到處都是被廢棄的鳥窩、破損的鳥蛋,以及稀稀落落的百余只飛鳥。
張世平,是青島野生動物救助協會的副會長,當過兵,經過商,如今在家里和妻子做一點小生意。但他的心一直牽掛青島的鳥。從事鳥類保護近20年來,張世平付出了太多的時間與精力,直至今日,他的行為仍然遭到全家人的反對。“你們幾個整天倒騰這些鳥兒,就是不務正業,你到底圖什么?”如今,孩子已經三歲了,但每天都在外奔波的張世平,每天與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間,不到幾個小時。
保護鳥類需要的錢,張世平和其他志愿者一邊節衣縮食,一邊打零工賺錢,“志愿者老楊就給人家去修空調等電器,每個月賺個幾百元,全部投入到鳥類保護中了。”有時候,張世平還會去集市上看看,遇到落難的鳥類,就會想辦法購買下來。僅2012年一年,張世平就救了600多只毛腿沙雞。
每次看到無辜的鳥被毒死被殘害,張世平心里都在滴血。即使家人再反對,協會生存環境再惡劣,也阻擋不住張世平那顆為保護鳥類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的心。
“我只想保護鳥兒,讓鳥兒在藍天自由翱翔。看到救助下來的鳥兒健康恢復,重新飛走感覺心里很溫暖。”張世平說。
本報記者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