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垚峰 這幾天,各省的高考志愿填報,陸續進入尾聲,不過對于福建閩侯縣上街鎮的很多農村考生和家長來說,這幾天非常焦慮,也很不是滋味。因為,他們今年享受不到降二十分錄取的政策了。而在過去的12年,因為這項優惠政策,考入大學對于這些家庭的孩子來說很輕松。(7月2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根據報道,上街鎮的農村考生之所以能夠享受到如此“照顧”,是用賴以生存的土地置換而來。從2002年起,福州開始興建大學城,上街鎮幾乎全部的農地和南嶼鎮部分村莊的土地被征用。由于征地補償款過低,平均每畝不足萬元,當地政府承諾,失地農民家庭的考生報考福州大學城內的高校,都享受降二十分錄取的政策,這才順利拿到了地。
問題是,這種“照顧”是以損害其他考生的受教育權為前提的。要知道,在“一分決定生死”的高考戰場上,二十分可不是個小數目,如此隨隨便便的加分顯然嚴重違背了公平原則。在教育部逐漸規范招生錄取,逐步清理地方性加分項目的背景下,這種違規做法理應被叫停。但站在上街鎮村民的角度,他們的焦慮、委屈也并非沒有道理。畢竟,“征地款不足分數補”的主意也不是他們想出來的。
由此可見,上街鎮的“加分風波”之所以會陷入今天這般保留也不是、取消也不是的兩難處境,責任完全在于當地政府。事實上,這樣的例子并非個案。出于發展的沖動或是個人的政績目的,一些地方和官員往往“見了綠燈快步走,見了紅燈繞道走,沒有燈摸著走”,對法律規定進行選擇性遵守。其結果不僅損害了社會的公平正義,也往往容易遺留下一大堆的麻煩。遺憾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責任倒查機制,鮮有官員為此擔責。
只是,隨著民眾法治意識和公平觀念的覺醒,這種“小聰明”已經越來越行不通。以上街鎮的事來說,加分是不能再進行了,但村民的補償要求卻應該“再商量”。更重要的是由此倒查,當初是誰做的這個決定,又該擔什么責任?畢竟,這種做法于法無據、于理不合,雖然一時抵償了征地款,但同時也抵消了權力的威嚴和公信力,實在得不償失 。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