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維(圖由學校提供)
由青島市教育局和半島都市報社主辦、青島GAC—ACT中心支持的2014年“師者情懷——青島好教師”活動,本期走近青島市中心聾校小學部語文教師曹維。從教32年的曹維一直奮斗在特教一線,通過自己的耐心和獨特教學法讓不少聾兒能夠開口說話。在她即將退休的時候,為了繼續奉獻,她自愿去郊區支教。
特殊崗位上一干30多年 1981年,從師范畢業的曹維踏入了聾校的大門。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她一干就是30多年。剛任教的曹維通過苦干成為了學校最年輕的語文教研組長,就在她工作最起勁的時候,病魔向她襲來。
“我23歲的時候,長了惡性腫瘤,做過7次化療,動過3次大手術,當時連醫生都覺得治不好了,但我卻挺了過來,我不能浪費了這難得的‘第二次生命’。”出于對孩子們的喜愛,曹老師對學生們投入了盡可能多的精力,即使在自己曾因受風導致面神經麻痹的時候,也沒有耽誤工作,“孩子們下了課就爭著要給我按摩,讓我特別感動”。
如何讓聾兒張口說話,與人交流,是曹維的希望。2000年,曹老師所帶班級成為全國首批聽力實驗班,曹老師一頭扎入到教育教學實驗改革中,為了讓學生早日能聽會說,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她每天都要對班里的所有孩子進行個別訓練,為了訓練一個簡單的發音,擺舌位、做舌操、教孩子們正確呼吸、觸摸感受震動,這些工作每天要重復上百遍、上千遍,一天下來,嗓子都累啞了,舌頭都覺得僵硬了,曹老師常常是回到家,一句話都不愿意說。假期里,曹老師也放棄休息時間給學生語訓。
“看到他們能交流,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多少的辛苦也是值得的?!辈芫S說。在市級公開課上,學生們流利的語言表達震驚四座,聾校的老師們第一次知道聾孩子也可以像這樣開口說話,曹老師在實踐中探索研究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迅速作為經驗在青島地區推廣。口語教學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從此聾校的課堂上也開始了劃時代的變革,牙牙學語的聲音遍布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臨退休了她決定去支教 曹維從學習上和生活上幫助聾兒。學生小昊的父母也都是聾啞人 ,母親沒有工作,父親患甲狀腺亢進,家庭生活困難。曹維知道了馬上去他家看望、幫助,并和孩子家結成對子,捐款捐物。30多年的從教經歷,曹維幫助過非常多的困難學生。
2012年,曹老師已經50歲了,她卻再次挑戰自我,做出一個令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舉動:報名去膠州農村支教。來到農村支教后,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使教育教學工作得到“受支學?!钡馁潛P,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歡迎。
支教班級一個坐在教室最后面一排的學生,手上臉上總是留下打架的傷痕,且上課不愛學習。曹老師首先和班主任聯系把他的座位調到前面,上課時給他足夠的關注,結果發現他回答問題很好,就是不會寫字。于是跟他談心,指出他這樣下去的可怕之處是會成為新文盲。給孩子樹立了信心,這個學生不斷進步,打架少了,作業做得也不錯了。 記者 魏海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