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嶗山區(qū)海洋與漁業(yè)局在
會場灣放流了570萬只梭子蟹苗,拉開了今年嶗山區(qū)
增殖放流的序幕。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內,還將有1.25億對蝦苗被放流。加上市漁業(yè)局的放流計劃,共將有2億對蝦苗、7000多萬只海蜇苗以及部分魚苗被放流在嶗山灣。經歷大半年的生長期,它們將從只有幾毫米長的小苗,變成島城市民餐桌上的美味。
過億蝦蟹大海安家 昨天上午9時40分左右,三輛運送蟹苗的卡車來到了嶗山區(qū)王哥莊會場灣附近。經過計數后,大約570萬只梭子蟹苗種被運到了漁船上。所有的梭子蟹苗和濕潤的麥殼放在一起,用白色塑料袋扎口,被放置到漁船上。工作人員和漁民一起上船出發(fā),經過了半個多小時的行程,抵達了位于王哥莊會場灣的預定海域,嶗山區(qū)漁業(yè)技術推廣站的工作人員和漁民一起,解開塑料袋,順著潮汐將苗種投放在海中。
“我們原本的計劃是放流550萬只,今天實際放流的數量在570萬只左右。今天沒有陽光照射,水溫大概在22℃左右,和育苗室的溫度差不多,有利于蟹苗成活和生長,如果氣溫太高,成活率就會受到影響,這也是我們選擇這個時候放流的原因。”嶗山區(qū)漁業(yè)技術推廣站站長王紀開說。
10月將前往深海越冬 記者也了解到,目前投放的梭子蟹苗蟹蓋最寬處只有0.6厘米到1厘米長。等到他們游回市民餐桌,還要經歷近一年的等待。“休漁期結束后捕撈上來的蝦和蟹,其實都是去年放流的。就拿梭子蟹來說,今年放流的可能只長到了一 兩 二 兩重。對于放流的蝦蟹來說,一般等到第二年才是開吃的最好時候。 ”山東省海水養(yǎng)殖研究所研究員李成林告訴記者。
據李成林介紹,這些放流的梭子蟹和日本對蝦,生長的范圍就在黃渤海。進入到10月份以后,就要游往深海越冬場。在30米到50米深水溫比較穩(wěn)定的深海海域。等到春天近海的溫度上升,餌料重新變得豐富,才會重新回到近海的萊州灣、膠州灣、丁字灣等海域。這時候,往往也是收集親體,為來年魚苗做準備的最好時候。被收集來的母體來年就會在室內越冬,通過人工調試出最適合它們繁殖的條件。
回報率高效益顯著 隨著漫長的生長周期,梭子蟹苗100元10000萬個的價格,長成后也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目前的回捕率大約在10%左右,也就是說1000萬只蟹苗的投入可以獲得100萬只成年蟹的效益。下一步,嶗山區(qū)海洋與漁業(yè)局還將進行貝類的放流,以及在人工牧場區(qū)進行海藻移植。 ”王紀開介紹道。(記者 馬曉婷 通訊員 王俊杰)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