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龍號"成功下潛700米,刷新了"中國深度",天宮神九完成"太空之吻",首次載人
交會對接成功,在科技界中國實現了"上天入海"的奇跡……而在青島世園會里,
游客同樣可以"上天入海",感受"上天入海"帶來的園藝成果,實現"海陸空"全領域物種展示。昨日,世園會工作人員向記者集中介紹了世園會中的"自然創造"理念。
世園種子搭"蛟龍"入海 進植物館不僅可以看陸地植物,更能夠見識海底生物。在海洋植物展區的封閉循環系統中,養殖的活體巨藻等海底森林
大型藻類足以讓外地游客見識到海底植物的神奇,加上海洋動物和珊瑚等活體材料展示,讓植物館里有了"迷你海底"。
很多游客并不知道的是,在世園會里的一些不起眼植物,其實都曾經是"蛟龍號"乘客,跟著潛航員進入過海底。青島百合(嶗山百合)、老鸛草等瀕危的本土特色植物種子,曾搭載"蛟龍"號深潛海底,現在這些種子都在園區繁育展示。此外,"蛟龍號"深潛器模型和"大洋一號"、"向陽紅09號"遠洋科考船的模型,同樣可以在主題館、科技館等展館內見到。更為神奇的是,世園會里隨處可見的泥土,其實也來自海底,這些"海藻肥",以滸苔和海帶為原料,加工制成無污染、無公害、無殘留的綠色生態肥料,成為了世園植物們的新家。
千奇百怪植物展示創造力 在看似尋常的陸地植物上,也主要展示各種新、特、異的植物,百年和平樹油橄欖、南美洲風情樹加拿利海棗、仙人掌的祖先櫻麒麟、世界上最毒的樹見血封喉、可以改變味蕾使得酸味變甜的神秘果、食蟲植物豬籠草、佛教文化樹種菩提榕、雞蛋花、
文殊蘭、地涌金蓮、緬黃桂、無憂花等。這么多的奇花異草,都聚集在植物館里,可以說游客走進了植物館,就等于上一次植物大百科。
作為世園會的主要內容,游客還能欣賞到通過不同育種方法繁育的植物花卉新品種,無論高山杜鵑等多個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品種,以展現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大自然的創造力。
"太空作物"青島繁衍后代 在世園會的蔬藝館里,游客還可以見識到去過太空的作物,其中盡可能多地展示了搭載"神舟"系列飛船的作物,展示各地培育的"太空作物",超過100斤的巨型太空
南瓜,形似佛手的太空茄子,小如雞蛋的太空雞蛋茄,形態奇特的太空番茄椒,色彩斑斕的太空辣椒,營養價值高的太空番茄,這些作物游客都可以看到。
下周一主題館1、2號館閉館一天 自4月25日開幕以來,世園會內最大的場館主題館已連續運轉43天,接納游客60余萬人,下周一(6月9日)主題館1、2號館將閉館一天集中維護、保養,于下周二(6月10日)上午9:00正常開館。其中主題館內的時尚花藝館和海爾智慧生活館在此期間正常運營。(記者 王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