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
隧道、黃金頂隧道、魁星樓隧道、通世路隧道、璜山隧道……30年的時間,困擾煙臺交通的“咽喉”要地被一座座隧道打通,讓六區實現了“一線牽”,
煙臺大城區版圖赫然顯現。
與老煙臺人聊天,說起煙臺改革開放30年的變化時,他們都不約而同感慨道:變化太大了,城市千變萬化,真是天壤之別,越來越好了。
南山隧道2002年通車,南山不再成為芝罘區交通的阻隔。
從市區去萊山 都得翻山越嶺
“現在的萊山,以前都叫牟平,去牟平和福山沒有一兩個小時,根本到不了。”老煙臺人孔詳利說,當時建的第一個隧道就是東口隧道,也就是現在的環山路東口隧道。
孔詳利說,當時沒有好條件,只能將山挖開,再放上架子做結構,然后在隧道頂上填土,“當時我們都說煙臺有隧道了,叫我們煙臺人好一個興奮。”
談起隧道,唐功竹也有很多話要說,上世紀九十年代汽車多了起來。“那時候我開車從萊山鎮西村到市里,都走東口子。”唐功竹說,很多人都走東口子,人多的時候要排隊走,“騎自行車根本上不去,就得下來推著走”。
那時候主城區小,城區南邊都是山,不管從市區去萊山還是福山,都得翻山越嶺。隨著東口隧道、南山隧道相繼開建、竣工通車,老百姓不用翻山越嶺走遠路了。
首條暗挖隧道 塔山隧道建成通車
繼東口隧道、南山隧道通車后,2003年7月21日,長610米,單洞凈寬10.5米的塔山隧道建成并通車。塔山隧道是煙臺市第3條隧道,更是煙臺第一條暗挖隧道。
萊山區初家街道辦事處遠陵夼村就在塔山隧道南口的南邊,村里71歲的于其芬說,遠陵夼村三面高山環繞,村民種植蘋果、桃子、梨、櫻桃等水果。因為山路難走,村民為了趕上早市,往往凌晨4點就得出門,挑著或用推車推著近百斤水果走一個多小時到市區出售。
直到2003年7月塔山隧道打通,雙向8車道的山海路從村前綿延而過,給遠陵夼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少村民買車搞起了水果批發生意,果農一年收入由以前的幾千元變成了數萬元。
塔山隧道成了連接“南山北海”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對加快城區融合、提高交通能力意義重大。
魁星樓隧道開通 芝罘萊山“一洞穿”
2007年4月4日下午2點,隨著最后一聲炮響,魁星樓隧道工程北線貫通,標志著魁星樓隧道全線貫通了,隧道長1023米,暗挖長度創煙臺城建史之最。
魁星樓隧道西承已建成的紅旗中路,向東穿越魁星樓山、臺灣村小區,與觀海路相接,全長約2.55公里。其中,魁星樓隧道部分長1023米,南線長1050米,北線長1067米,每洞凈寬11.5米,凈高5米,規劃雙洞四車道。魁星樓隧道通車后,芝罘萊山兩區“一洞穿”,比從塔山隧道經過約省10分鐘車程。
魁星樓隧道貫通萊山區、芝罘區,是煙臺“貫通南山北海,拓展東西兩翼”城市發展戰略的關鍵性工程。
78歲的孔詳秀說,以前金溝寨這邊算是東郊,再往南都是村莊。那時沒有魁星樓隧道,去奇山那邊得爬山或繞個大圈子。“近幾年才打通了魁星樓隧道,甭管是去奇山那片兒還是去福山都近了。”
“那時候我開車,從萊山鎮西村到市里,都走東口子。”
——唐功竹
“當時我們都說煙臺有隧道了,叫我們煙臺人好一個興奮。”
——孔詳利
“打通了魁星樓隧道,甭管是去奇山那片兒還是去福山都近了。”
——孔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