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以其優美的城市海濱輪廓線、豐富的近代建筑群、"山—海—島—城"融為一體的城市空間格局,以及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被批準成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昨日,市規劃局副局長姜德志在網絡在線問政中透露,目前,我市正通過編制保護規劃,來處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建設發展的關系,正在編制的《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新劃定了13個
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城區
約28平方公里 姜德志介紹,根據在編的《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青島歷史城區仍然延續了"東沿延安三路、長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以海岸線為界"約28平方公里的范圍。
與2002年的規劃相比,減少了
安徽路街區,增加了四方路、無棣路、奧帆中心、中山路四個街區。"目前我市通過不斷完善保護規劃編制成果,逐步明確了老城區總體保護及發展的思路,并形成了主要由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文保單位和優秀歷史建筑構成的比較完整的保護框架。 "
老舊建筑
考慮產業置換 風貌保護區內有不少老舊房屋,一部分有保護和保留價值,另一部分破敗不堪且零星分布更沒有文物保護價值。對此,姜德志解釋,2012年我市出臺了《青島市歷史建筑保護管理辦法》,根據該辦法,我市對歷史優秀建筑、特殊保護及重點保護的歷史建筑,已經制定了詳細的保護規劃。對于建筑結構損壞嚴重,整體保持狀況較差的一般性歷史建筑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的簡易低標準建筑,相關區政府已經制定了危舊房征收與改造計劃。目前已經啟動并按計劃逐步實施。
目前,市規劃局正在編制《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及相關歷史文化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初步建立了相對系統、完整的保護規劃體系。依據正在編制的《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歷史文化街區內將重點對文保單位、歷史優秀建筑、歷史建筑和街區整體風貌等予以保護和合理利用,可以適當考慮功能優化和產業置換。目前,該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待完成初步成果后,將按程序征求相關部門及公眾意見。
沿海高層
設計不可突兀 東部沿海一線高樓林立,我市的海岸景觀保護規定也在逐步完善。姜德志稱,在我市2011年公布實施的《青島市城鄉規劃條例》中設置了風貌保護專篇,對濱海景觀等自然環境風貌和歷史文化風貌局提出了保護要求。
同時,市規劃局在嚴格執行相關法規規定的前提下,一方面努力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前瞻性,開展了城市空間布局尤其是沿海高層建筑空間布局的專題研究,引導我市高層建筑科學、合理發展。另一方面在高層項目的規劃審批過程中,加強具體項目日照分析、交通組織、市政容量、環境影響、城市景觀等綜合論證,合理確定新建建筑的規模和體量,優化城市空間布局,豐富城市天際輪廓線,避免過分強調建筑形式的突兀性而破壞前海一線整體城市景觀。(記者 劉蘭星)
13個歷史文化街區 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
館陶路歷史文化街區
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
信號山歷史文化街區
觀象山歷史文化街區
上海路-武定路歷史文化街區
八大關-匯泉角-太平角歷史文化街區
黃臺路歷史文化街區
魚山歷史文化街區
八關山歷史文化街區
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
無棣路歷史文化街區
奧帆中心歷史文化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