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勇海 近期,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最大的、最古老的油田公司——大慶油田改變了對職工子女“包分配”的政策,出臺新招工辦法:老職工的子女如畢業于“二本”非石油專業或“三本”將無法直接“接班”,而要通過委托培訓一年,然后再考試的方式,擇優錄取。引發大慶待業青年等人的抗議。 “包分配”一詞,在很多人印象中,恐怕都有隔世之感,因為它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子女頂替就業制度,早就被國家明令廢止。在今天看來,子女“接班”制度,早就有“拼爹就業”、“蘿卜招聘”的魅影,有損社會公平。1986年,國家就要求國企招用工人“面向社會,公開招收,全面考核,擇優錄用”,而大慶油田的職工及其子女,又怎能仍是計劃經濟招工體制的“孤島”?
從大慶油田職工及子女抗議
不包分配、抗議不能“接班”來看,某些國企職工的體制優越感是多么根深蒂固,某些國企的改革滯后性有多么嚴重。由大慶油田待業青年等人的抗議不包分配,不禁想到高企的油價,在高企的油價中,有多少車主,在為大慶油田職工子女這么多年來仍然享受“包分配”的就業福利埋單?若大慶油田迫于職工抗議壓力,繼續實行“包分配”或“接班”,勢必加劇國企冗員低效的痼疾,不利吸納優秀人才,提升整體競爭力,打造現代化企業。故而這一次,改革之刀必須狠狠切下去,你今天為某些人大開就業方便之門,就是在為明天的改革制造阻力。
這事也提醒其他企業,長痛不如短痛,國家出臺的改革政策要及時響應,做到早改革、真改革,要敢于觸動企業高管乃至于職工的既得利益。時間久了,搞成子承父業式國企,恐怕會進一步加重改革阻力。有專家說得好:改革最大阻力不是既得利益會鬧,而是大家認為他們鬧得“有理”。試想,假如大慶油田早日建立現代企業用工制度,讓就業資源分配公平公正,會有這場風波嗎?(作者系媒體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