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開始,那句讓大家耳熟能詳的“
好客山東歡迎您”被統一換成了“
仙境海岸歡迎您”。這是繼2008年吸引央視觀眾9.12億人次關注的“好客山東”,首次用一個嶄新的產品品牌“打市場”。
早在2500多年前,山東人的“好客”之風,借由孔子的邀請傳向世界,濟南城市學者牛國棟見證了“好客山東”的創意過程。他說,是孔子的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給創作團隊帶來創意靈感,使其成為“好客山東”品牌的好客之根,好客之源。
這些年,游客“用腳投票”的事不在少數。眼看著業態單一、線路老化、新產品不足等問題日漸突出,“好客山東”的提質升級箭在弦上,城區旅游、鄉村旅游、度假區建設,成為“好客山東”創造產品的“三駕馬車”。
“好客山東”2007年亮相,用了7年,17個城市都有了自己的口號,其中14個有了相應的標識,二日游、三日游產品層出不窮。省旅游局委托第三方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游客對“好客山東”17個市平均滿意度達到85%。經專業機構評估,2012年“好客山東”品牌價值達到170億元,比2011年上漲了55億元。
對“好客山東”品牌持續7年的投資所產生的價值,反映到山東的旅游經濟中是這樣一組數據:從2005年山東全省旅游總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后,到2008年,用了3年時間邁上了2000億元臺階;2010年,僅用了2年時間邁上了3000億元臺階。2013年,山東省旅游總收入突破5000億元,位列全國三甲。“好客山東”獲得市場認知,成為工農業產品都很喜歡“傍”的大牌,如今,青島啤酒、張裕葡萄酒、北極星鐘表等名牌產品,甚至泰安大煎餅、萊蕪香腸、煙臺蘋果、龍口粉絲等地方特產也都用上了“好客山東”的標識。
“好客”代表山東人的性格,所謂“聰明不狡猾,厚道不傻瓜,大氣不奢華,簡樸不吝嗇”。支撐“好客山東”品牌的,不乏帶頭“好客”之人。蓬萊民營企業家李海峰,放著“神仙”日子不過,跑到黃河灘涂的鹽堿地上,先后建起齊河泉城海洋極地世界和泉城歐樂堡兩個主題樂園,彌補了省城沒有娛樂型主題公園的空白。青島海景花園大酒店創造的“親情服務”管理模式,被寫入哈佛商學院教學案例。海景的很多感人故事,都來自客人的感謝信。最多的一年,酒店共收到4000多封感謝信。從信里可以發現,留住這些客人的,恰恰是海景無處不在的親情化服務。他們已成為好客山東人的代言。
“外地朋友每每和我提起山東,經常會加一個前綴——你們‘好客山東’。”省旅游局局長于沖說,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從旅游的視角看,這不僅是對山東人口碑的認可,也是山東旅游服務應該作出的承諾。
體驗經濟時代,服務的提升永無止境,可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于沖說,原來我們要求旅游經營者“不欺客,不宰客”,去年《旅游法》頒布實施了,這些“硬傷”可以用法制手段去解決。對于不誠信經營的,要堅決拿掉他們頭上的光環。2013年,全省取消了11家景區的等級,對27家景區提出了警告或要求其限期整改。
于沖說,我們看重這85%的滿意率,但更看重15%的不滿意在哪里,怎么提升,怎么改進,用什么更科學的標準,把服務做的更細致,更人性化。從政府層面講,現階段應更加重視游客面向日常生活的商業服務、公共服務和目的地環境等方面的訴求,為居民服務的同時,盡可能用游客思維提供“生活化的便利服務”,創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整體環境。
“只有讓15%的‘不滿意’盡可能縮減到最小,才能真正體現‘好客山東’的軟實力,把山東人的熱情表達的更夠味。”于沖說,“打造‘仙境海岸’旅游目的地品牌,就是依托優美的濱海自然環境和獨特的道教文化,營造沐浴陽光、暢游大海、品嘗海鮮、愉悅身心、放飛心情、逍遙自在的休閑度假氛圍,凸現山東半島濱海旅游的獨特韻味和魅力。”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