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汪昌蓮 “太折騰人了!”4月18日,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汽車檢測場內,車主胡先生有些惱火。他說,為了汽車年檢,跑了兩趟還沒搞定:上次來看見人車太多就走了,今天車檢過關,可在準備申領檢驗合格證時,卻被告之還有一個交通違法行為沒有處理。(4月23日《人民日報》) 汽車年檢的目的,就在于確保車況良好,預防交通事故,維護公共安全。正因為車檢是件人命關天的大事,才成為許多國家的必然選擇,只是在具體制度上各有不同。特別是,我國機動車數量增速迅猛,堪稱是“車輪上的中國”,因此,對于汽車和道路安全的管理,還是非常必要的。
不可否認,近年來 ,檢車制度飽受詬病,改革呼聲漸高 ,不少網友甚至呼吁取消汽車年檢。究其原因,首先是當前檢車服務不夠便利,導致“車檢難”的問題比較突出,由此也滋生了“歪風邪氣”。如車檢時間過于集中、檢測項目和地點過于分散、車檢收費過高等,不僅讓車輛年檢耗時、費力的問題凸顯,而且也加重了車主的經濟負擔。特別是,車檢也有“潛規則”:找人就容易過,不找人就費時又費力;交錢就沒問題,不交錢就渾身是問題,好車也可以檢測出問題來 。這些“潛規則”的蔓延,成了車托、檢測機構、有關人員利益輸送的灰色鏈條,損害了車檢制度的公信力。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在執行汽車年檢制度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就否定車檢的必要性。事實上,這些年各地在車檢上所踐行的簡化程序與打破壟斷,相較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就目前國內的實際情況而言,解決車檢問題,還不到一刀切式“取消”的程度,而應該是進行趨利避害式的“完善”,使其發揮出保安全和便民利民的雙重效益。
因此,當務之急,是要給汽車年檢做一個“體檢”。首先,相關政府部門應真正簡政放權,實行車檢社會化,放開檢測機構的經營和服務,進行充分的市場競爭,或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年檢業務外包,政府部門負責做好監管工作。這樣既有利于政府相關部門減少管理成本,遏制利益沖動;又方便了車主,可以說是政府、個人、企業多方共贏。同時,適當延長車檢年限,簡化檢測程序,降低收費標準,放開年檢時間,使車檢成為車主的一種“本能”,而不是“過關”。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