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百家宴環節,老鄰居們帶著自己的拿手菜給大家品嘗。
“分開一年半沒見了,借著社區在鄰居節舉辦的百家宴活動,老鄰居們又重新聚到一起,甭提有多高興了。”4月22日上午,市北區大港街道
大港路社區舉行鄰居節“溫馨鄰里情濃濃百家宴”活動,50余名老鄰里在社區重聚一堂,敘舊情,做游戲,吃百家宴,其樂融融。
76歲老人拄拐來見老鄰居 記者了解到,大港路社區是老社區,不少居民是鐵路職工,鄰里文化十分濃厚。2010年開始,片區陸續開始拆遷,2010年7月,新疆路高架橋片區有135戶拆遷;2012年7月,大港緯四路東西兩個片區800戶左右開始拆遷;2013年5月,社區繼續有零星片區開始拆遷……從2010年開始,有近1000戶因為拆遷搬離或者暫時在外租房。正因為大港路社區近幾年的拆遷,讓很多老鄰居不能經常在一起了。
社區籌備在今年的鄰居節舉行“溫馨鄰里情 濃濃百家宴”活動,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通知大伙了。大港路社區居委會主任冉薇告訴記者,鄰居們知道要開社區大PARTY,都很高興,一個星期前,她就陸續接到老鄰居們打來的咨詢電話,問時間、地點、帶什么東西。有的人現在住的地方比較遠,據說有的老鄰居今天早上5點就起床了,起來做自己的特色菜,7點就坐公交車往社區這邊趕,好多些時間和老朋友說說話。今年76歲的李女士腿腳不方便,從浮山后拄著拐杖趕來參加活動。”冉薇說。
帶來的是想念嘗的是情誼 活動九點半在社區居委會開始,社區首先為前來參加活動的居民們準備了貼心的健康小講座,針對日常的飲食和鍛煉做了講解,之后又進行了猜謎活動,逐漸把大伙的興致帶動起來。到了吃百家宴的環節,老鄰居們各自帶著自家做的美食讓大家嘗鮮,一邊吃著一邊說笑,不亦樂乎。今年76歲的于奶奶夾著她早上特意做的炸肉給旁邊的老友嘗,她說,她的肉是提前腌制的,這是她的拿手廚藝,以前老鄰居們都愛吃她做的。
活動現場,于女士、徐女士和沙女士三人坐在一起邊吃邊聊。記者了解到,在沒拆遷前,她們三個原來都相互認識,于女士住在大港二路,徐女士住在大港緯四路,沙女士也住在大港緯四路,原先,于女士經常和徐女士在一起跳舞健身,于女士和沙女士常在一起拉呱聊天,老鄰居們感情非常好,一年半之前,徐女士和沙女士因為拆遷分別去了北嶺、徐州路去住,三人就再沒見上面。“一年半了,真是想她們了,現在大家都聚到一起了,感覺還是那么親,真懷念以前在一起住的日子。”于女士說。
多年鄰居住出的是正能量 當天上午,記者不斷被鄰居們相聚體現出來的情誼感動著,社區居民在生活中的點滴做法也讓人感受了傳統的鄰里力量。
今年82歲的麥少明是一位樂觀的老人,雖然八旬有余,但他從不服老,退休之后和老伴兒隋云潔經常在社區做一些熱心事。當天上午,麥少明主動獻唱,一首《夕陽紅》贏得鄰居們的掌聲,大伙都說看到麥老的精神頭,都讓人覺得年輕。
來參加活動的呼波老人今年75歲,她也是社區里的名人,她所住的青海路99號院成立的“桑榆調解隊”聞名社區,呼波是“桑榆調解隊”的隊長,成員都是院里60歲以上的老黨員,從2012年成立以來,調解隊已經調解了20余次糾紛,讓住著96戶300余人的99號院成為和諧樓院。
還有同樣住在青海路99號院的74歲的王毅民 ,退休后發揮自己的板報才能,豐富樓院的宣傳欄,宣傳政策,講解知識,連社區居委會都覺得在他們樓院開展工作特別省心。王毅民還帶動鄰居們建立家庭檔案,活動當天,他帶著9年來建立的23本家庭檔案展示給大家,調動起了鄰里們建立家庭檔案的興趣。
文/圖 記者 張同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