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護師苗爽揭秘
植物館 人物檔案
苗爽 21歲 植物館園藝養護師
生長千余年的荔枝樹,歷時1年多時間,從廣東移栽青島;占地數十平方米的大榕樹分割成4大塊,數十人拼接種植到植物館;移栽“見血封喉”的傳奇大樹時,園藝師們戴上厚手套全身防護,以免被毒樹所傷……世園會園藝館形態各異的特色植物讓人猶如置身異國叢林,這些植物有的高大雄偉、氣勢撼人,有的生態奇特、令人咋舌,這么多千奇百怪的植物是如何來到青島世園會的植物館?昨日,記者專訪植物館園藝養護師苗爽,聽她揭秘各種植物的艱辛來青路。
一草一木“落地”很謹慎
“植物館中的植物來自天南海北,9成以上都是南方植物,這跟本次世園會選址有關。”說起館中的植物,苗爽開門見山、滔滔不絕。苗爽告訴記者,植物館包括溫帶、暖溫帶館和竹藝館等三大部分,植物基本都是北方地區少見的南方植物。“如果把北方植物引入植物館,就與周圍的植被雷同,觀眾看著也不新鮮。”苗爽說,植物館最初是由國外設計師設計,按照最初設計,溫帶館中還有高大的水杉。而到真正植物進館栽種時,他們對最初設計做了優化改造,像北方常見的水杉就被剔除,新引進了造型獨特的彎海棗樹。“每一棵樹、每一棵草的栽種位置,都經過反復推敲。”苗爽介紹說,植物進館種植過程中,負責植物栽種的養護師和館區美化的園藝師密切合作,按照植物的高低錯落、習性、采光,布局館區植物分配,許多植物要反復選址,才有了現在的格局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