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上10點多,濟南軍區總醫院產科病房,30歲的徐麗(化名)和丈夫還沉浸在有了寶寶的喜悅中。今年3月初,徐麗被診斷為“胸椎腫瘤并不全癱”,雙下肢肌肉萎縮,身體自胸骨以下幾乎沒有知覺,屬高位截癱。盡管面臨死亡危險,徐麗仍然涉險進行剖腹產手術,幸運的是母子平安。由于月份不足,嬰兒只有4斤重,被送到了兒科保溫箱。本報記者王媛攝
剛完成剖腹產手術和腫瘤切除術不久,徐麗(化名)的身體還比較虛弱。圖為徐麗和她的愛人。本報見習記者陳曉麗攝
隨著懷孕月份的增加,徐麗(化名)雙腿麻木的感覺越來越嚴重。到今年3月初,她已經沒法再走路了。醫生檢查后,她被診斷為“胸椎腫瘤并不全癱”。近日,徐麗在醫院產下一子。產后醫生對其成功進行了腫瘤切除術。
懷孕34周后因腫瘤高位截癱 1日上午,記者在濟南軍區總醫院產科病房見到了徐麗。剛做完手術不久,徐麗的身體還比較虛弱,不過精神非常好,滿臉都是初為人母的幸福和喜悅。徐麗今年30歲,德州人。
2013年年底,沉浸在懷孕喜悅中的徐麗發現自己經常兩腿發麻。去當地一家醫院檢查后,醫生認為是肚中的胎兒壓迫到了神經,沒什么大問題。聽到醫生這么說,徐麗也就沒當回事兒。隨著懷孕月份的增加,徐麗雙腿麻木的感覺越來越嚴重。
一直到今年3月初,她已懷孕34周沒法再走路了。在濟南軍區總醫院骨科檢查后,徐麗被診斷為“胸椎腫瘤并不全癱”。“患者被送來的時候雙下肢肌肉已經開始萎縮,身體自胸骨以下幾乎都沒有知覺,屬于高位截癱。”該院骨科主任于秀淳表示。
“生與不生”都很糾結 由于顧及肚中的胎兒,很多檢查和治療都沒法進行。徐麗的病情也一天比一天嚴重。醫生認為,徐麗需要馬上進行腫瘤切除手術。“當時一聽為治病可能沒法保住孩子,我心里特別難受,感覺接受不了。”徐麗說。
為了同時保住孩子和
孕婦,經過與骨科會診,產科主任邵艷霞決定提前為徐麗進行剖腹產手術。“患者長期雙腿麻木活動量小,身體營養嚴重不足,再加上腫瘤的影響,手術中隨時可能會出現大出血的危險,甚至可能死亡。”
于秀淳向記者介紹,徐麗屬于“不全癱”,腫瘤原因造成的癱瘓多數是這種類型,隨著病情發展,腫瘤慢慢壓迫和損傷神經,癱瘓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像徐麗就是剛開始沒有診斷清楚,耽誤了治療,來我們這里時已經無法行走,大小便也出現了問題。對于不全癱,越早治療康復效果越好,即使早一天也會不同。因此,我們當初用幾天時間保住孩子,也是經過了非常慎重的考慮。”
產后雙腿恢復知覺 經過幾天的促胎肺成熟,3月18日下午,醫院對徐麗進行剖腹產手術。由于月份不足,男嬰只有4斤重,隨即被送到了兒科保溫箱。3月26日,徐麗完成了腫瘤切除術,腫瘤被完整取出。
“手術剛完成,兩條腿麻木的感覺就減輕了不少。彎腿、抬腿這些動作慢慢也能做了。”徐麗高興地說,“孩子出生到現在我還沒見過呢,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趕快從保溫箱里出來,我能見一見。
”記者1日了解到,徐麗的孩子情況穩定。不過,徐麗仍有一絲擔憂。她來自農村,收入不高,治療腫瘤又花去了一筆不小的費用。吃了治腫瘤的藥物,徐麗以后不能使用母乳喂養孩子,奶粉錢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