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小,在康復中心訓練,每月有3000元的補助。但是孩子16歲之后呢?我們老了之后呢?并沒有專門的機構可以幫助照顧孩子。”自閉癥患兒的家長李女士流著淚說道。3月29日~30日,記者走訪多個
自閉癥家庭,發現幾乎都存在著孩子
上學難、成年后
托養難,而家長為照顧孩子難以工作的多重問題。
上學難
正常學校不愿接收 在自閉癥患兒家長李女士的心里,兒子超超能夠順利上學,就是對她最大的安慰了。“我家孩子進行康復訓練已經3年了,現在能進行基本的溝通和交流,他今年已經7歲了,確實到了上學的年齡,但是我最大的擔心就是普通小學不愿收我們家孩子。”李女士告訴記者,去年的時候,就曾到普通小學為超超報名 ,但因為學校經過測試,認為超超并未達到入學水平,因此拒絕了李女士的申請。
“一般來說,普通學校都比較排斥自閉癥兒童,甚至有家長聯名要求不允許自閉癥兒童進入孩子所在的班級,怕對孩子產生影響。”為了讓超超順利上學,李女士煞費苦心,從去年被拒絕了入學申請后,她便加強對超超的康復訓練力度,把工作也辭了,每天陪著孩子到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訓練,就是為了超超能在今年的入學報名中獲得一份認同書。
島城沒有自閉癥學校 記者了解到,青島目前有19家自閉癥康復機構,公辦的只有市殘聯康復中心一家,其他的多數都屬于民辦,包括民辦非營利企業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 。在自閉癥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訓練,家庭根據經濟狀況的不同,每個月能獲得1500元~3000元的補貼。“家長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入學,不僅僅是康復訓練,更能學到一些知識或者技能。”市殘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是目前,青島還沒有一家專門為自閉癥兒童開辦的學校。
托養難
島城沒有專門托養機構 “家庭狀況本身就不好,之前孩子就醫也花了不少錢,現在康復訓練一個月要4000元,盡管每個月能獲得3000元的補貼,但是因為孩子必須有家長陪同,我辭職陪她,只靠妻子一個人養家糊口,每個月就賺大約2000塊錢,很難維持生活。”在青島市以琳自閉癥康復中心,胡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他的女兒秀秀患有自閉癥,一直在進行康復訓練,今年已經9歲了,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吃穿用的支出也都在增加。青島暫時還沒有專門針對自閉癥的托養機構,而把秀秀放到普通的托養機構,胡先生和家人也都不放心。
學校畢業后,也沒地方去 “一般人如果癲癇抽搐,渾身很難使上勁,但是有次濤濤忽然發生癲癇,我們老師去拽他,根本拽不動,他力氣非常大,我們六七名老師沖上去都按不住他,濤濤一甩胳膊,老師幾乎都摔在地上了。”在青島仁愛學校九年級讀書的男孩濤濤(化名),今年已經17歲了,體重達到200多斤,每天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搖晃校園里的樹木,把花草的葉子摘下來,刻板行為難以控制。
不少自閉癥孩子即使入學接受教育,也很難自立,成年后仍舊無法融入社會。而到了18歲成年后,生理、心理發展都達到一個巔峰狀態,而父母卻在逐漸衰老,可能更難控制孩子的行為方式,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措施
能為自閉癥兒童做些什么 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石岷嘉提出建議,由政府主導,我國每一個省建一所自閉癥患兒的特殊學校,集教育、治療、康復為一體,并按照特殊教育的相關政策,配備專業教師及醫務人員,由財政、社會、患兒家長按適當比例共同出資,這樣有利于自閉癥患兒的成長,也將挽救患兒的家庭。
“如果這一提議被采納的話,那所有的自閉癥兒童都會有學可上,他們的父母就不需要為孩子的上學難而發愁,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自閉癥家庭的壓力與負擔。”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說道。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青島圣之愛康復中心為更好地幫助自閉癥兒童進行康復治療,目前已經創建了幼小銜接班,為孩子進行提前教育,盡量幫助他們步入普通小學。另外,計劃按照100多萬的標準,建設山東省最規范、一體化的新康復中心,打造康復訓練、幼小銜接、職業化技能培訓教育、托養等一體的服務,實現8公里康復圈,盡力解決自閉癥家庭的面臨的上學難、托養難的問題。
“在這個新中心里,能讓自閉癥兒童盡快得到康復,程度好地去融入正常社會,程度差的可以在這里接受托養,總之讓他們每個人都能健康愉悅地生活,而不僅僅是滿足溫飽問題地養著。”蘭孝松告訴記者,新中心預計將于今年10月份正式建成。
記者 朱薪雨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