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 DNA確認了父女關系 25日下午,記者聯系上了這位不久前跟韓妮妮聯系過的志愿者小梅,說起找到韓杰的經過,小梅印象十分深刻。“3月初我在寶貝回家網站上看到一條寶貝尋家的消息,發布這條消息的是一位在廣東惠州打工的姓韓的女士,她說自己出生在1983年12月28日,失蹤的時間是1989年11月28日,失蹤地點是在湖北省武漢市,在登記的其他信息中,這位叫韓杰的女士說她記得家里有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還有一個2歲大的妹妹,但是不記得妹妹的名字了,記得媽媽有間歇性精神病,離自己家不遠就有條公路,很多人騎自行車從那里經過……”小梅說,經過比對信息,她發現韓杰女士很像是韓黎明走失多年的女兒,“韓杰所記住的父母的名字雖然不是正確的,但是都是諧音,而且時間、地點還有人物都比較相符,我就覺得這兩個案子不出意外的話,可能就是互相尋找的家人。”小梅說。
韓妮妮將這個好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父親,聽完女兒激動的陳述后,韓黎明的表情像是凝固了,“俺爸當時點了一根煙,抽了一口問我‘是真的嗎?’我說‘是真的,肯定是真的,她跟我姐太像了。’”韓妮妮說,聽到自己肯定的回答后,父親哽咽地說了幾句她沒聽清楚的話,之后老淚縱橫。為了確認這位名叫韓杰的女士,究竟是不是25年前在武漢火車站走失的建建,韓黎明決定做DNA鑒定,隨后老兩口去到店集派出所取了血樣 ,然后民警將血樣送到青島,而韓杰這邊也將血樣寄了過來。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半個多月后,3月22日,韓黎明拿到了DNA鑒定報告,“報告說經鑒定我和韓杰存在父女關系……25年了,我找到親閨女了,我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的。”韓黎明哽咽著說。
■執著 25年一直沒注銷孩子戶口 3月25日,記者就此咨詢了即墨市公安局店集派出所,店集派出所指導員崔相倫告訴記者,前幾天韓黎明來他們派出所,說他的孩子找到了,在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為他抽血做了DNA,送到市局進行檢驗比對,得知“韓杰”就是韓黎明的大女兒時,他們派出所全體民警都為老人感到高興。據了解,之前就有志愿者的建議老人抽血樣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取失蹤兒童父母的DNA信息,放到公安系統的打拐DNA信息庫比對。
“老人很愛自己的孩子,25年了老人始終沒有注銷戶口。”民警告訴記者,當初老人的孩子是在武漢走失,這么多年老人雖然沒有找到孩子,但孩子的戶口一直沒有注銷,此外,他們把老人孩子丟失的資料掛在失蹤人口的網上,以便盡早找到丟失的孩子。
■感動 一直為女兒交著保險 3月25日,即墨店集鎮下起了小雨,袁秀彩望向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那天也像今天這樣下著小雨。”對于女兒丟失當日的時間和天氣,她記得清清楚楚。25年來,每年的二月二,無論多忙,她總會炒上一碗
女兒走失前最喜歡吃的豆子,守候在家門前。“總覺得她會回家吃豆子,就這么盼著。”袁秀彩說,每年的這一天,她總是會到門口張望,看見門前有走過與女兒年紀相仿的小姑娘,總忍不住走過去,仔細瞧著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回來了。每每落空,嘴里總念叨著:“俺家建建現在也得這么高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一到春節和八月十五團圓的日子,老兩口更加思念走失的女兒,擔心孩子是否能吃上飯,是否穿得暖。韓黎明抹著眼淚說:“特別是下雨的時候,心里總是想孩子,也不知道她啥時候能回來。建建自小聰明大方,四歲時就能熟練地說出父母的名字,而且能一個人走到2里地以外的店集鎮西里村的姥姥家,五歲多時,她還曾一個人去了10里地之外的姨家。”
當母親跟記者傾訴這些年對女兒的思念時,父親韓黎明卻悄悄躲到角落里,望著窗外的雨出神,臉上寫滿了擔憂。記者疑惑,問其女兒馬上要回家了為啥還這么惆悵?“這么遠的路,還下著雨,我擔心她在路上的安全。”雖然25年未曾相見,但是這位父親對女兒的愛卻只增未減。25年,9000多個日夜,這個家對失聯女兒的思念從未間斷。
村民韓先生告訴記者,5年前村里開始有了醫療大病保險,雖然女兒沒有找到,但這么多年老韓卻堅持為大女兒交保險,老韓的舉動讓很多人佩服 ,不少村民自發幫助老韓尋親。
■進展 女兒即將帶家人回青島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得知自己就是韓黎明失去聯系25年的女兒后,遠在廣東的韓杰也和家里人一起開始計劃回青島的行程,由于一大家子人都要請比較長時間的假,可能會耽誤一些時間,但是她們會盡快啟程,早日回到即墨和家人團聚。“太高興了,我們家里人都很高興,我在期待著這一刻,我的家人也盼望二十多年了。”韓杰說。
“得知了這個好消息,我們全村人也非常高興,大家這幾天到老韓家里,幫他收拾收拾房子,準備準備物品,迎接老韓大女兒回家。”村民韓先生笑著說。
■盼望 收拾出最好房間給閨女住 盡管女兒的歸期還沒定下來,韓黎明和老伴袁秀彩老早便已經做起了迎接女兒的準備工作。“你摸摸墻上,新刷的白漿是不是還有點濕,這是五六天前剛粉刷的。”這幾天一直陪著韓黎明一家的西棗行村村主任韓慶革告訴記者,以前韓黎明家的小屋內一點也不亮堂,大白天都有些黑乎乎,灶臺做飯冒的煙熏得墻上也烏黑,“前些天我跟老韓說,閨女馬上就要回來了,還不趕緊拾掇拾掇,迎接閨女的到來,這不把屋里屋外都重新粉刷了一遍,這樣看起來多干凈。”韓慶革說。
記者在屋內看到,中間正對著院子的一間屋子收拾得格外干凈,不僅新刷了白漿,這間屋子的屋頂還特意做出了好看的花紋,一問才知道,這間屋子是專門給大女兒韓杰預備的。記者看到,屋子里靠北墻擺放著一個梳妝臺,上面還預備了嶄新的牙刷牙膏等洗漱用品,盡管梳妝臺款式并不新穎,但上面擦拭的都能映襯出人的臉。“怕閨女在南方生活久了住不習慣炕,俺村里的好心鄰居就送過來一張雙人床。”袁秀彩整理著床上疊得整齊的新棉被說。
采訪中,韓黎明突然想起了什么急事,匆忙離開了家,連雨傘都忘記拿。一個小時后,他左右手各拎著一個大塑料袋走進家門,臉上寫滿了開心,都沒顧及到身上的衣服已經快要濕透。“買了兩條大鯉魚,買了幾斤鮮海貨……心里老是感覺閨女就在路上了,想著她一回到家,就能吃上好吃的。”韓黎明說完將鯉魚放進大鐵盆中,鯉魚撲騰的水濺了他一臉,他笑呵呵地擦去。
■公益 已幫787個“寶貝”找到家 “歲月稀釋不了親情的血,距離分不開相擁的心,風雨擋不住尋親的腳步,山河攔不斷團圓的信念。”采訪中小梅告訴記者,她是寶貝回家網站資深的志愿者,“寶貝回家網是隸屬于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的公益網站,我們這個協會是在民政部門正式注冊的民間志愿者組織,是獨具法人資格的地方性非盈利社會公益團體。”小梅說,目前該協會的志愿者已遍布全國,北京、上海、廣東、四川、山東等地都有了寶貝回家的志愿者組織。
隨后,記者聯系到寶貝回家網站的創建人張寶艷,她告訴記者,該網站自2007年創建后,已幫助近787個家庭團聚。目前網站已有3萬多名志愿者,89069位愛心人士,還有家尋寶貝14434人,寶貝尋家9240人。“我們發現國內現已自發地形成了幾個區域性的尋子大聯盟,但是聯盟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并不是很暢通,在尋找孩子的過程中,每個家庭都掌握著不少孩子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可能對于其他的尋親家庭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張寶艷稱,由于沒有相應的渠道反饋給所有失蹤或被拐兒童的家長,可能使一些家庭失去了與孩子相認的機會,她們成立這個網站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一個信息溝通的平臺。文/實習生 王懷馨 圖/本報記者 王濱 記者 徐杰 劉鑫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