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中有將近2000人到世界
五百強企業就業,占畢業生總數的31.36% ;有37個專業的就業率達到100%……近日,中國
石油大學(華東校區)按照教育部要求,發布了2013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從報告來看 ,中國石油大學的畢業生在職場上那是相當受歡迎,就業畢業生中,到基層的占了八成。
37個專業就業率達到100% 對于很多高校來說,為了能使畢業生的就業率更高一些,都會選擇把統計截止時間盡量延后,比如2013屆的畢業生,就會將就業時間卡到2013年年底,不過,牛氣的石油大公布的卻是初次就業率,即學生畢業時的數據。
根據報告,截至2013年7月 1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屆畢業生整體就業率為90.68%。2013屆6129名畢業生中,簽約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57.53% ;升學及出國的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26.55%;定向和非派遣就業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4.86%;靈活就業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1.75%。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測控技術與儀器、安全技術及工程等37個專業就業率達到100%,其中在博士畢業生中只有一個專業的就業率沒有達到100%。
不過,就業整體很牛的石油大,也有個別專業就業率很一般,如馬克思主義理論、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率只有25%。從整體上來看,理工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要遠遠好于文科專業。
超三成畢業生進五百強 從報告來看,石油大的畢業生不僅就業率較高,就業層次也不低。2013屆有1922人到世界五百強企業就業 ,占畢業生總數的31.36%,占簽約畢業生的54.51%。其中 ,博士生的簽約率高達62.22%。
由于中國石油大學是石油特色鮮明的高校,2013屆畢業生中有1750人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就業,占畢業生總數的28.55% ,到非國有企業就業的畢業生有1244人,占畢業生總數的20.30%。
而在本科生就業格局中,30%左右的畢業生到石油石化企業(特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所屬企業)就業。
伴隨著石油石化企業的進入門檻越來越高,對應屆畢業生需求量逐年減少,學生在石油石化企業就業的整體比例呈下降趨勢,但每年仍能達到25%至30%。
八成畢業生就業去基層 根據報告,華東、華北地區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畢業生就業最為集中的區域,近7成畢業生在該地區就業,在2013屆簽約畢業生就業地區流向中,山東占了37%。這與學生生源主要來自于山東、河北等北方省份有一定的關系。
作為石油特色鮮明的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到基層一直是學校的鮮明特色。每年簽約就業的畢業生中80% 以上是到基層、到艱苦行業就業,每年都有500名左右本科畢業生和100名左右研究生畢業生到陜西、甘肅、寧夏、新疆、西藏和青海西部六省區就業,數量 、比例呈逐年遞增趨勢。
石油大的這份報告中也指出,近年來,根據對就業市場的預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區)及時調整本科專業招生人數,使專業結構與布局更加合理。
例如,近年來就業情況不好的經濟類、哲學和文科專業,其學術型研究生數量減少。以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為例,其招生數量從2010年的41人下降到2013年的22人,下降比例達46.3%,哲學 、高等教育學等專業學術型研究生招生數量也下降了30%以上。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根據實際情況于2011年新增環保設備工程專業,2012年新增海洋油氣工程專業,2013年新增化學專業,考慮到專業建設、畢業生就業等多種因素,近三年工商管理、電子商務和公共事業管理等3個專業暫停招生。
省屬高校年底發布就業報告 石油大、海大等部屬高校的2013屆就業質量報告陸續發布,那青島大學等省屬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何時發布呢?記者采訪獲悉,省屬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發布要比部屬高校的晚大半年,根據教育部門的要求,2013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在2014年年底發布即可,因此,要看省屬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還得等上一段時間。
青島將籌建大學生就業聯盟 半島都市報3月17日訊(記者 劉雪蓮 實習生 劉愷琦) 2014年,預計7萬余名高校畢業生在青就業,記者17日從市人社局獲悉,青島市出臺七項措施助推高校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2014年,青島將深化青島創業大學運營模式,真正選出有創業意愿的畢業生加以扶持。還將完善“一中心、多基地”大學生創業孵化格局,指導各區市按照省級標準整合或新建一個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園)。青島針對大學生就業的一個很大舉措就是籌建“青島市大學生就業聯盟”。打造畢業生就業相關各方共同參與的信息共享和互動平臺,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滿足單位人才需求。此外,青島市還將實施“三支一扶”計劃、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高校行”活動,計劃培訓畢業生3000人。繼續實施“留青行動”,做好在青就業研究生住房補貼的審核發放,青島生源應屆大中專畢業生一次性就業求職補貼及“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社區工作者)補貼等各項補貼的發放工作,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保障。記者 劉雪蓮 實習生 劉愷琦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