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韓金惠 51年前,“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傳遍大江南北,從那時起,雷鋒精神影響和感動了幾代人。今天,適逢第51個“學雷鋒紀念日”,被稱為現代雷鋒的志愿者們又將再次掀起做好事的熱潮。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湯素蘭提交提案,建議在雷鋒家鄉湖南長沙望城區成立全國“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總站,每年3月5日舉辦“全國學雷鋒論壇”。不過,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這樣的“學雷鋒”距離太遠,似乎只是特定人群的自娛自樂。其實,“點滴服務、快樂志愿、隨手公益”已經成為新的時代風尚,很多人在用個性化的方式“學雷鋒”。
近日,動漫版“雷鋒精神的第N代傳人”——雷風俠又再次在網絡上極速走紅,創作者是一群來自廣東、湖南等地、自稱“鋒蜜”(即雷鋒的粉絲)的公益人士。他們采用自己熱衷的方式,用幽默的卡通漫畫講述助人為樂的故事,也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雷鋒精神的熏陶,成為新時期“學雷鋒”的榜樣。要建設一個美好的社會 ,需要更多像“鋒蜜”這樣的傳承榜樣。因為雷鋒精神的正面價值不容置疑,助人為樂在任何時候都是可貴的品質,為人民服務沒有時代之分。很多人還記得,小時候每年3月5日都要在班上講雷鋒故事,談學習體會 ,匯報總結自己周圍的好人好事。今天,這樣的故事還在上演,但多少人能夠真正堅持并領悟到“雷鋒精神”的實質,激發靈魂深處的共鳴呢?
改變世界,靠的不是一人做很多,而是人人做一點。隨手捐、隨手幫,都是每個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學雷鋒不需要轟轟烈烈,一個小小的善舉 、一份
恒久的堅持,都是對雷鋒精神最好的詮釋。而“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的運動式學雷鋒,不但學不好雷鋒精神,更背離了其本意。學習雷鋒,應該唱好四季歌,既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近些年,屢屢發生的助人者被訛、英雄流血又流淚事件,導致越來越多人抱怨好人難當、好事難做、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一些人開始質疑“雷鋒精神是否過時”。其實,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我們需要轉變自身觀念,拋卻對回報的渴望,體會做好事帶來的心靈滿足。對于國家而言,如何在提倡公民加強道德自律的基礎上,將學雷鋒行為納入制度保障,也是亟需考慮的問題。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易,做一輩子好事難 。而雷鋒精神要深入人心,傳遞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恰恰需要“一輩子”而非“一陣子”。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目標,與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通過個體行動將雷鋒精神留在身邊。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